•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暗藏虚火,中国光伏产业靠什么争上游 1

暗藏虚火,中国光伏产业靠什么争上游 1

发布时间:2006-11-07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光伏

导  读:

 又一家企业重金“砸”向多晶硅行业。 

    10月22日上午,由深圳南玻集团投资60亿元兴建的硅材料基地,正式在湖北省宜昌市开工。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多晶硅项目。项目预计年产4500吨~5000吨高纯度多晶硅,并形成450兆瓦~500兆瓦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约100亿元人民币。一期工程计划年产高纯度多晶硅1500吨,计划2年内完成。 

    资料表明,2005年全球制造太阳能电池所需的高纯度多晶硅短缺达到24%,我国的缺口更是高达97%。市场缺口巨大,势必引发多晶硅项目的投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10多个省市、20多家企业在兴建或申报多晶硅项目,所公布的设计产能超过6万吨,大于目前世界高纯度晶体硅产量的总和。这标志我国太阳能企业已经开始向产业上游进军。 

    但有专家指出,我国多晶硅项目的投资者并没有真正看到高回报背后的高风险;我国太阳能行业的长远发展,还有赖于国内太阳能下游市场的启动。 

    向产业上游进军 

    最近在京举行的“2006长城世界可再生能源论坛”上,多晶硅项目投资也成了国内外专家讨论的热点话题。 

    北京太阳能研究所副所长王文静介绍说,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成本65%来自硅片本身,电池制造和组件封装只占成本的10%和25%。晶体硅材料紧缺导致硅片价格上涨,并进一步导致了太阳能电池成本的居高不下。中国太阳能产业要实现长远发展目标,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必须突破硅材料缺乏的瓶颈。 

    但是,多晶硅材料的生产技术长期以来只掌握在美、日、德等3个国家7个公司的10家工厂手中,形成技术封锁、市场垄断的状况。有资料表明,现在全球90%以上的多晶硅原料由这7家公司提供。

    据悉,世界多晶硅的7家主要生产企业,包括日本的Tokuyama、三菱、住友公司,美国的Hemlock、Asimi、SGS、MEMC公司,德国的Wacker公司等,其年产能绝大部分在1000吨以上。其中,Tokuyama、Hemlock、Wacker三个公司生产规模最大,年生产能力均在3000吨~5000吨。 

    从2003年开始,我国太阳能产业出现了井喷性增长,利润规模不断扩大。太阳能产业的壮大,同时也加大了多晶硅材料的缺口。于是,从2004年开始,国内投资者开始瞄准多晶硅领域,并完成了一次次投资。 

    据了解,目前国内主要多晶硅生产厂商有洛阳中硅高科技公司、四川峨眉半导体厂和四川新光硅业公司。到2005年底,洛阳中硅300吨生产线已正式投产,二期扩建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也同时破土动工;河南省计划将其扩建到3000吨规模,建成国内最大的硅产业基地。 

    四川峨眉半导体材料厂是国内最早拥有多晶硅生产技术的企业,2005年太阳能电池用户投资扩产的220吨多晶硅生产线也于2006年7月投产。四川新光硅业实施的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正在加快建设,计划在2006年底投产。截至今年10月,我国已经拥有宁夏石嘴山、河南洛阳、四川乐山、辽宁锦州、湖北宜昌等5个千吨级多晶硅项目。 

    此外,云南、上海、青海、内蒙古、广西、浙江等地也有建多晶硅生产线的设想。 

    如此多的投资者看好多晶硅项目,不仅因为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的需求,还因为我国在原材料和人才方面都有良好的基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说,我国硅原材料非常丰富,我国是石英砂矿(制备晶体硅的原材料)的出产大国,在海南岛等地拥有大量矿产资源,在世界冶金级硅的产量中我国占了1/3,这是我国大力发展太阳能电池的有利资源条件。 

    此外,我国是目前唯一一个具有生产多晶硅基础技术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老一代工程技术人员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建立了开发、制造多晶硅的工业基础,也基本掌握了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的工艺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提供过大量的合格多晶硅原料。这些有利条件一旦得到很好的利用,将为我国的太阳能产业,甚至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只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在多晶硅的工艺技术研究方面几乎没有任何投入,致使我国多晶硅的制备技术始终停留在不高的水平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 

    多晶硅需求猛增 

    据专家介绍,包括多晶硅和单晶硅在内的晶体硅材料是最主要的光伏材料,其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而且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也依然是太阳能电池的主流材料。 

    据统计,2005年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约1GW,如果以1MW用多晶硅12吨计算,共需多晶硅1.2万吨;2005~2010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平均年增长率在25%,到2010年全世界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的年总需求量将超过6.3万吨。 

    去年8月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6~2007年之间,多晶硅材料将继续匮乏;2004~2005年8月,由于多晶硅市场供不应求,国外供应商大幅度涨价。据悉,多晶硅价格已从2003年的23美元/公斤,提升至今年5月超过200美元/公斤,“拥硅者为王”已成太阳能产业内的名言。

    资料表明,2005年,我国对多晶硅的需求量为3800吨,其中光伏产业需求2691吨,而2004年我国多晶硅的产量只有60吨,即使全部供应光伏产业,也仅占市场需求的2.6%。北京市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王斯成指出,我国太阳能产业所需的多晶硅材料绝大多数都要从国外进口。 

    由于担心多晶硅供应不足,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甚至耗资60亿美元,与全球领先的多晶硅供应商MEMC签订了10年期供货协议,同时,已在上海打造使用硅片量只占晶硅太阳能电池1/100的太阳能电池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nerq.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暗藏虚火,中国光伏产业靠什么争上游 2

下一篇:DCS(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光伏
  • 展会预告 | 基于 PC 的控制技术助力提升光伏行业生产效率

    光伏行业已成为推动能源变革重要引擎。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推动光伏行业的高质量持续发展,光伏生产线亟需技术更可靠,生产效率更高的自动化产品。作为基于 PC 的控制专家兼 EtherCAT 技术发明者,倍福将亮相国际太阳能光伏和智慧能源 & 储能及电池技术与装备(上海)大会暨展览会

  • 华北工控新发布15.6寸工业电脑PPC-3156QAR:搭载RK3588芯片,解锁AIoT场景新应用

    华北工控基于瑞芯微旗舰级AIoT芯片RK3588,新发布15.6寸工业平板电脑PPC-3156QAR,以国产ARM芯片方案替代了传统X86方案,支持工业机器人控制界面、生产线MES系统终端、光伏电站管理终端、车载终端、医疗影像终端等场景应用。接口,

  • 多网口工控机 BIS-6960M-A10TW:电力系统远程监控与控制的理想选择

    随着电网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利用先进技术结合智能硬件实现电网远程监控与维护,成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而工控机作为核心设备,可以在电力系统数据采集、实时监控、远程通信、多重扩展、安全防护等方面提供关键支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光伏,接口,

  • 第137届春季广交会圆满落幕:普传以创新技术赋能绿色能源未来

    第137届广交会圆满落幕,普传以创新技术赋能绿色能源未来变频器,光伏,智能化,

  • 华北工控MITX-6122:小体积、高性能,支持无人机智能巡检光伏电站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双碳”行动方案的实施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逐渐面临人工巡检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等挑战。为提高光伏运维效率和质量,无人机作业模式开始推广应用。主板,工控,智能化,

  • 魏德米勒培训中心-直流创新中心

    魏德米勒在德国代特莫尔德倾力打造的直流创新中心(DC Innovation Hub),宛如一座灯塔,在行业内树立起具有前瞻性的标杆典范,该中心旨在搭建起技术创新与实践培训之间的桥梁。直流创新中心面向客户、用户和合作伙伴,为大家提供一个可通过试点项目探索和测试直流技术的平台。魏德米勒将应用、产品、创新与培训方案融为一

  • 全球最大,国内首个!维谛助力甘肃玉门光热储能项目并网发电

    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熔盐线性菲涅尔光热电站玉门“光热储能+光伏+风电”示范项目,正式并网发电。维谛技术(Vertiv),作为全球领先的关键基础设施技术及全生命周期服务供应商,通过提供可靠变频器及配套产品方案,助力此项目顺利运行!

  • 海外储能大展,科陆、合康重磅亮相

    美的集团工业技术事业群旗下科陆电子、合康新能携多款储能、光伏新品亮相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展(EES Europe 2024)与太阳能展(Intersolar Europe 2024),向全球客户展示了在大储、户用储能、光伏领域的设计研发、制造运维,以及智能管控方面的能力,为全球能源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科陆电子:液冷储能系统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