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累计亏损4200多万元、濒临倒闭破产的西部老企业到我国大型数控车床、精密轧辊磨床主导生产企业,国家自动低压铸造机工业性试验基地,西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星火机床)只用了5年时间。
几年的努力终于换来了星火发展壮大的新机会。8月15日,星火机床获评由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等三部委确定的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在全国103家试点企业中,甘肃省仅有两家。
8月30日,一份带着星火人希望与梦想的创新型试点方案上呈国家科技部,这一方案勾画出了星火机床的战略布局与创新重点。
5200万元让5.2%变7%
星火机床相关人士介绍:"星火机床通过不断完善研发机构建设,不断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已成长为层次较高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研究开发机构,公司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进行管理创新与机制创新,是星火机床可持续技术创新的保证。自1998年以来,星火机床内部建立了模拟市场核算运行机制,实施了分厂独立核算。公司与各分厂实行市场化结算,科技经费实行公司与分厂二级投入,除公司投入一定的科技经费外,各分厂再按各自科技产业化的收益情况自行承担,减轻了公司管理费用支付压力,也保证了科技投入,使星火机床的年平均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占到了产品销售收入的5.2%。
与此同时,科技投入升级了科研仪器设备及中试装置,星火机床进一步加快了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发展步伐。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针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星火机床完善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支撑平台,加速培育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从而实现了技术跨越发展,提升了企业国际竞争力。
星火机床的创新方案计划显示,企业从2006年5月到2007年年底将再投入研发资金5200万元。其中,改善科研仪器设备及中试装置投入1600万元,新技术产品研发投入3600万元,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使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7%以上,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通过升级技术装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星火机床致力于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成为一个集研究开发和管理于一体,产、学、研相结合,具有较高水平的企业研发中心,使整体研发水平达到国际90年代水平、重点关键研究试验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足多种数控机床、精密机床等高新技术产品的试验、验证,完成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实验研究,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个一”人才战略
培育创新人才的长效机制、重视人才队伍和研究机构建设,是企业创新的组织保障。“培训是最大的福利”,这是星火机床对培训工作的理解。
为了不断提高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星火机床制定了“三个一”人才工程战略。该战略计划从2005年7月至2008年8月内,新增100名本科生、10名硕士生、1名博士生,通过文化战略的实施,不断完善创新人才成长的长效机制,最终形成"员工培训-企业发展-员工再培训-企业再发展"的良性互动循环,保证企业可持续创新。
培养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保证,“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是星火机床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又一提法。从经营比较艰难的1997年开始,星火机床恢复开办了电大班,目前已有三届毕业生充实到生产技术一线工作。与此同时,星火机床与兰州理工大学联合开办了机制自动化、工商管理两个专升本函授班,参加学习的专业管理技术人员130多人,公司除有针对性地选送人员外出培训外,还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工艺、重要工序、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培训。这都为星火机床建设创新型企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这一朴素的语言,不但激励着每一个星火人的创新热情,而且缔造了一种知难而进的星火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