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0年深圳的海水直接利用规模将达到每年90亿立方米
你想过直接用海水淋浴,用海水做饭洗菜,甚至口渴了喝上一杯海水吗?这可不是一个玩笑。不出几年,海水就要顺着自来水管流进千家万户了。昨日,在高交会现场记者发现,许多科研机构和能源公司都在“海水”上大做文章,虽然日益紧张的水资源让人头疼,可碧蓝的海水却给了人类无限的想像空间。
记者看到,在4号馆内,各式水资源解决方案争奇斗艳,直接利用、海水淡化、循环冷却、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等,其中,由深圳能源环保有限公司推出的“海水淡化技术”受到诸多关注,前来问询、接洽、谈判的人士络绎不绝。高级工程师杨蕾告诉记者,其海水淡化项目主要是与火力发电厂结合,希望能寻觅到志同道合的投资合作伙伴。据称,该项目日产量可达10万至20万吨,若干年后,淡化海水将成为深圳的第二水源。
海水淡化宜与火电厂结合
说到海水资源,深圳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濒临南海,拥有长达230公里的海岸线,资源非常丰富。所谓海水淡化,亦称海水脱盐,是通过装置和设备除去海水中的盐分并获得淡水的工艺工程。高级工程师杨蕾介绍说,目前,世界上已经开发的20多种海水淡化技术中,主要有电渗析法、蒸馏法和反渗透法三种,后两种在工业上得到大规模应用,最具竞争力。
据了解,蒸馏法适用于水质较差的海水,一般采取低温多效的方式进行,即用一定量的蒸汽输入对海水加热,然后经过多次蒸发和冷凝,得到多倍于加热蒸汽量的蒸馏水。“通过这种方法处理的海水,甚至比饮用水还要干净,只需经过简单的矿化处理就可成为自来水,淡化成本较低。”而反渗透法则适用于水质较好的海水,通过在海水侧水面上施加一个压力,让其水分子透过半透膜向淡水侧迁移,但成本较高,仅适用于小规模项目。
杨蕾表示,海水淡化最理想的解决途径是,与用水大户的火力发电企业相结合,通过发电产生的热能做功于海水淡化,其造水比可达蒸汽1/淡水10,以进一步降低综合成本。杨蕾称,目前海水淡化综合成本仍高于自来水价格,所以推广起来难度很大,若与火力发电厂融合,则有望与自来水价格持平或稍低,这样生产的淡化水除用于电厂淡水源外,还可作为城市供水源,真正达到节约淡水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据透露,深圳能源环保有限公司将在近期内与火电厂合作,投资兴建一家海水淡化厂,日产量有望达到10万~20万吨,主要用于新建工业项目的用水。
海水淡化将成新产业增长点
事实上,海水淡化是一项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产业。据介绍,该项技术在沙特、以色列等中东国家应用较早较多,其70%的淡水资源都来自于海水淡化;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发达国家也为保护本国淡水资源竞相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目前,全球淡化水生产能力约为4000万立方/天,并且以7%~10%的幅度攀升。
深圳对海水淡化也持充分肯定和支持态度。在《深圳市循环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海水利用就被列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内容。要在现有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直接利用海水的企业充分利用海水资源,电力、化工等高用水行业更要将海水利用作为优化用水结构的重中之重,大力推广应用海水直流冷却和循环冷却。
目前,深圳已有“利用海水淡化补充第二水源和应急水源”的考虑,准备在东部沿海地区选择2~3个海水淡化技术项目进行示范,并将海水淡化目标定位于10万~20万立方米/日。此外,还要在新建工业区、度假村、宾馆和住宅小区内,将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和厕所用水,并着力开展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培育海水利用产业链,以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到2010年,深圳的海水直接利用规模将达到每年90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