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水泥行业新一轮结构调整初显成效
日前,江苏省常州市散装办在溧阳召开了上半年全市散装水泥工作会议。会上各辖市(区)散装办认真总结交流了上半年工作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打算。常州市散装办主任尤大晋在总结全市上半年工作情况时列举一系列数据分析指出:全市水泥行业新一轮结构调整初显成效。
散装率的快速增长反映出水泥行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上半年常州市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为445.4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13.4万吨,增幅达34.2%,在全省名列前茅;溧阳增幅达77.5%,是全市增长速度最快的;全市平均散装率达到48.88%,比去年同期增加12个百分点。其中:溧阳增幅最大,增加了16.26个百分点,达到了39.63%;全市水泥产量911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从以上统计数据分析:1、今年上半年全市水泥生产总量在持续多年保持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首次出现零增长的局面,而散装量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这是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2、水泥行业开始步入整合阶段,正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去我们习惯于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方式,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与规模;近年来水泥企业自觉地意识到只有通过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持续的增长。在保持等量生产规模的情况下,上半年全市水泥行业节约用电813.6万度,节约煤炭8814万吨,节约水资源135.6万吨。
政策的引导,市场自主调节,催化结构调整进程。去年年底,常州市经贸委会同市发改委等五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常州市水泥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未来几年的发展提出了九条原则性意见,其核心就是花2~3年的时间淘汰机立窑。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在政府政策的引导和市场自主调节下,到上半年全市已有20多条机立窑生产线相继关停,占全市机立窑生产线的三分之一,其中5条已全部拆除。这其中有两类:一类是近年来新建新型干法回转窑的骨干企业顺应国家宏观政策的要求,自觉关停能耗高、污染重的机立窑。盘古、金峰等企业主动关停机立窑的行动为同行做出榜样。另一部分企业则在水泥价格下降,原辅材料价格上涨,生产微利甚至亏损的情况下断然放弃机立窑生产,外购熟料粉磨水泥,维持经营。其中不乏暂停窑炉伺机而为现象的发生。上半年新型干法回转窑的水泥增量基本上弥补了关停机立窑的减量。
综上所述,常州市水泥行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机立窑短期彻底淘汰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困惑。水泥行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任重道远。(刘燕群)
来源:中国建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