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陌生的道路你是否遇到过找不到加油站的情况,或者是迷失在北京的立交桥上,或者是你将车子开到了地图的边缘。如今,这些曾经困扰许多司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因为GPS导航设备正在逐渐走入中国家庭。
[img]2006926985561782.jpg[/img]
[center]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所组成[/center]
原美国国防部为了军事定时、定位与导航的目的所发展,希望以卫星导航为基础的技术可构成主要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并能满足下一个世纪的应用。第一颗GPS卫星在1978年发射,第一批的十颗卫星称为BLOCK I试验型卫星,从1989年到1993年所发射的卫星称为BLOCK II/IIA量产型卫星,第二十四颗BLOCK II/IIA卫星在1994年发射后,GPS已达到初步操作能力(Initial Operational Capability,IOC),24颗GPS卫星提供全世界24小时全天候的定位与导航信息。
太空中有24颗GPS卫星
GPS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le Postoning System)的简称,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机三大部分组成。该系统由美国国防部自1964年开始设计制造,直至1993年才全部完成,共耗资120亿美元。
[img]2006926985959815.jpg[/img]
[center]美国空军于2005年9月发射的两用IIR GPS卫星[/center]
该系统由罗克韦尔集团建造的24颗导航卫星组成,它们运行于距地面17700公里的6个和赤道平面成55度夹角的轨道平面上,每个轨道平面配备3颗卫星和一个热备份,并据此信息计算其在地球上的位置。系统提供3种定位服务P(PPS)码、C/A(SPS)码和电报码。在地球上的任何地点的用户,都可以通过一台GPS接收机接收到至少4颗卫星发出的位置和时间信息。
美国空军于2005年9月发射了两用IIR GPS卫星,该卫星网络旨在帮助用户确定自己在几米以内的方位。而这颗新的卫星是马里兰州Bethesda公司的洛克赫德·马丁所设计的8颗全球定位IIR卫星中的一员。随着IIR卫星进入太空,全球定位系统的精确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目前GPS的发展情况
GPS是现代高新技术实现军民两用的一个成功范例。在西方国家,GPS应用呈蓬勃发展之势,自1996年美国将GPS向民用领域开放以来,GPS已向各领域渗透,年平均增长率约为50%。2005年全球车辆导航产品的产值为近80亿美元,约占GPS产品总值的35.4%左右。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了日本、欧洲和北美三大市场。日本的车载GPS系统使用率高达59%,2005年日本的车载GPS导航仪产量达到500万套。北美和欧洲的车载导航仪的销量在2005年内达到500万套。2006年底,在日本装有导航系统的车辆保有量超过了800万台,年增长率为33.3%。
[img]200692699695191.jpg[/img]
[center]GPS产品专卖店[/center]
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我国拥有车载GPS导航设备的车辆至2005年底还不足10万辆,车载导航安装率不到2%,2005年中国大陆地区GPS的总销量只有4至5万套。随着中国私人汽车的普及,车载GPS系统将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尽管目前车载GPS系统在中国的使用还很有限,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已经引起各方的关注。
北京市计划在2008年之前给全市的公共汽车安装GPS监控系统。全北京的公共汽车约有700多条线路,车辆数万台,预计GPS系统的装置费用约19.2亿元人民币。此外,北京的出租车也将于2008年之前完成GPS监控系统的安装,这部分预算约为人民币6.8亿元。今年5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宣布,物流行业实施《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这就要求所有参与评估等级的物流企业货物跟踪水平要达到50%至90%,为GPS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奥运期间估计物流量为3亿吨,91%走公路,7%走航运,将要形成432亿元人民币的物流市场。因此,建立物流控制与管理系统成为北京经济发展和筹备奥运的重大举措之一。据悉,全国物流业的运输车辆将会陆续安装GPS导航及安全系统,近两年之内将有10万辆,三到四年内将有100万辆运输车安装GPS安全监控系统。这一项预算费用约在191.8亿元人民币左右。
在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下,国内先后涌现出了如合众思壮、宇达电通、新科、城际高科、e路航、信利、长虹佳华、探险家等上百家企业在从事GPS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工作。而在国内市场中合众思壮、宇达电通、新科、城际高科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目前市场上的GPS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大多数产品都是采用intel或SAMSUG的方案,使用SiRFStar III芯片,搭配3.5寸触摸屏,安装灵图或凯立德导航软件。目前,许多生产MP3的厂家如爱国者、纽曼等也纷纷进入GPS行业。据业内人士推测,在未来半年内GPS产品将面临价格雪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