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难而上齿轮行业转战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06-09-01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
行业资讯
人浏览
中国齿轮专业协会2005年年会日前在长沙召开。无论是大会的主题报告、与会的湖南省及长沙市领导的发言,还是企业经验交流,记者从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自主创新”。此外,大会还评选表彰了一批对产品创新及工艺创新有突出贡献的行业专家,并特意组织参观了湖南中大创远公司创建的国内首家螺旋锥齿轮数控装备制造基地,这一切安排都在刻意向与会者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自主创新已成为中国齿轮行业的主攻方向。
一贯倡导自主创新理念的中国齿轮专业协会秘书长王声堂对记者说:“‘十一五’期间齿轮行业将进一步加速自主创新的进程。”
高速发展与“三重三轻”
据中国齿协对“十五”中国齿轮行业的评估资料显示,近5年来,中国齿轮行业平均每年以20%的增速增长,总产值由250亿元到500亿元,行业规模5年翻了一番,可谓是跨越式发展,行业集中度也明显提高;与此同时,齿轮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到位,多数国有企业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民营企业已快速成长为市场的主力军,独资、合资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则发挥出了示范作用;企业管理开始逐步与国际接轨,主要表现在许多企业都进行了ISO9000、TS16949认证,实施了精益制造和信息化管理,一些企业推进的5S现场管理也开始见效,数字化制造已进入起步阶段;产品品种已能基本满足主机发展的需要,一批自主创新产品被成功推向市场,其中部分产品的技术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齿轮产品的产业链初步形成,模块化、专业化配套的市场体系已经开始显现。
虽然成绩的取得有目共睹,但身肩中国齿协会长一职的陕西法士特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大开指出,当前行业存在的三重三轻现象已成为齿轮行业进一步发展,产品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最大阻力:一是重技改轻研发。李大开说,他在走访了一些国家的大型制造企业后发现,这些企业的利润虽然都不算高,但研发费用始终保持一定额度,一般占销售收入的3%,有的达到甚至超过5%。因为他们不追求企业一时的盈利,而是更看重企业的长久发展,希望保持住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而这就需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与研发。但我们的企业却过分注重甚至依赖于技术改造,尤其是近年来行业内掀起了一股技改热潮,众多企业纷纷投入巨资,购买先进设备,可以说许多企业目前的硬件水平堪称一流,研发费用的投入却远远不够。以陕西法士特为例,去年的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但研发费用所占的比例不要说3%,连1%都不到。龙头企业尚且如此,小企业的状况更可想而知。二是重实用轻基础。我们的企业往往看到市场什么热销就生产什么,产品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先进性常常谈不上,包括对其基础理论的研究远远不够,这就使产品的最终寿命及其性能与国外的差距进一步加大。三是重眼前轻长远。相当多的企业发展态势现在都不错,但如果就满足于目前的状况,没有长远的战略考虑与超前的产品储备,那将无法跟上主机发展的步伐,现在进步的企业有可能今后就是落后的企业,甚至会被淘汰。
“十一五”期间的具体任务
为了实现齿轮制造强国与出口大国的“十一五”发展目标,就必须扭转三重三轻的局面,加速自主创新的步伐。王声堂秘书长在齿轮行业年会上公布了“十一五”期间全行业需要完成的六项任务和实施的五项措施。
六项任务包括:推出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达到国际水平的齿轮产品。培育几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先进型企业,成为世界零部件市场上的优秀供应商,其标准是Q(质量Qualitg)———与世界市场接轨的质量体系,S(服务Service)———给用户提供快捷、便利、舒适的服务,T(技术Technology)———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P(价格Price)———给用户提供性价比最优,最具竞争力的产品。搭建自主的贸易平台。搭建国际标准的技术平台,其中的重点是建立齿轮产品标准化体系,采用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建立骨干企业牵头的协同产品开发、实验、检测系统,减少重复投资,较快形成自主的实验检测能力;建立高校、研究所、企业技术中心三结合的齿轮共性基础技术数据平台,为各企业的自主开发服务;建立与国际顶级企业、研究所、设计公司联手的国际合作平台,推进双赢的合作模式;建立人才的培养、培训、交流及专业高级技工的评聘竞赛考核机制。实施国际化的人才工程,包括发挥齿协专家委的作用,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参与为企业服务;培养评选齿轮企业管理精英,宣传优秀企业家事迹;表彰齿轮行业有突出贡献专家,推进自主创新;认证一批齿轮行业实验室,建立各类齿轮专业技术培训中心;开展齿轮专业技术竞赛,评选工艺技师与技术操作能手。构建数字化的齿轮协会平台。
针对当前我国各产业的共性基础技术的投资体制尚未完成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换,政府在这方面投资缺位的现实问题,王声堂还代表协会建议,应由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扶持,协会组织协调,骨干企业资助,建立产学研三方参加的共性基础技术的投资与合作机制,以此推动我国齿轮产业自主创新的进程。
总之,王声堂认为,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将是决定我们的齿轮行业能否在今后的五年中立于国际舞台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