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橡胶行业井喷式发展。中国橡胶行业适应国际市场发展的大势,涌现出一批国际领先的行业巨头,尤其是在轮胎和橡胶机械行业,国内企业技术实力不断发展壮大,世界影响力持续加强。然而,在非轮胎橡胶制品行业中国橡胶业却表现出明显的不足。
中国轮胎、橡胶机械产业展现强势
中国轮胎产业在2005年全球75强排名中占据18家。在这18家企业中,绝大部分厂商销售额的增长率都在20%以上,这除了国内市场不断扩大的原因外,轮胎出口的显著增长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原因。而在前50家中,中国企业占据10席之多。
具有同样影响力的还有橡胶机械产业。根据《欧洲橡胶杂志》(ERJ)公布的2005年全球橡胶机械30强名单,中国大陆橡胶机械企业有10家入围,占总数1/3。其中,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桂林橡胶机械厂、华橡自控股份有限公司闯入前10强,分列五、七、八位。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已占据全球橡胶机械市场份额的23.1%,比西欧高7.1%,再次显示出中国橡胶机械的总体实力。
全球非轮胎橡胶业50强中国无一入围
与轮胎、橡胶机械业形成强烈对比的是2006年度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企业,上榜企业分布仍然呈现欧美日三足鼎立之势,其中欧盟20家,美国16家,日本13家。中国企业则无一入围。
中国最大的非轮胎橡胶制品企业——安徽中鼎密封件公司,2005年销售额为7.78亿元人民币(合0.71亿美元),青岛橡六集团5.68亿元人民币,岳阳3517厂4.36亿元人民币,浙江双箭4.24亿元人民币,它们距50强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排全球第50位的销售收入达2.75亿美元),短时间内还将无缘50强。
外资纷纷进入内企需抓紧市场良机
目前全球非轮胎产业50强中有28家都在中国设有非轮胎橡胶制品企业,工厂数量达55个以上。前10强中更有9家已落户中国,主要在上海、天津、广州、沈阳等地。其中东海在华有8家企业,丰田7家,普利司通、横滨、富国各4家,大陆、派克—汉尼芬各3家。这些外资企业主要生产汽车和电子橡胶制品,从减震橡胶、密封件、V带、胶管到高端印刷胶板、导电橡胶等产品,已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的60%~70%。它们追随国外汽车、电器厂家而来,并为其进行配套,自成体系,已形成群聚现象。如在上海的松江工业区即有这些外资企业300余家,其中仅日本就有100多家。在华业务的快速发展对这些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也对50强的排名变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面对2010年产量将达到1000万辆汽车市场的诱惑,预计在今后几年内,还会有更多的跨国汽车配件公司,包括非轮胎汽车橡胶制品厂商登陆中国。国内企业急需重视非轮胎橡胶制品的开发,促进国内橡胶行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