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北京韩庄子某小区的刘女士近日发现,超市免费给的塑料袋好像越来越小、越来越薄了。刘女士发现的这一生活细节,折射的却是时下塑料产业的严峻现实:主要原材料石油的价格一路走高,成品价格又只跌不涨,夹在当中的塑料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正在像超市里的塑料袋一样越来越薄。低档制品当道
浙江三友集团董事长兼任台州塑料协会理事长的张小赧诉苦说,三友一部分业务是为汽车、摩托车做塑料配件,而眼下油价一涨再涨,车价一降再降,只能不断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
大企业日子还算好过,许多中小塑料加工企业则是叫苦不迭,有一些还被迫减产、停产。一个严峻的问题是,在成千上万种塑料制品中,低档日用塑料制品比比皆是,汽摩配件与家电配件塑料制品市场份额不足,大型、精密、复杂的模具仍然依赖进口,科技含量高的特殊工程塑料产品更是寥寥无几。统计资料显示,在号称“塑料王国”的浙江台州,现有的塑料产品生产企业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企业仅占2.6%%,余下的97.4%%全为中小加工企业与个体加工户。“低、小、散”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产业体系还需完善。
在油价走高的形势下,暴露的是整个行业深层次、内源性的问题。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会长廖正品认为,一个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都有一个停滞期,此时必须通过结构调整的方法来刺激其进行新一轮的飞跃。
增强产业抗风险和应变能力
经过多年观察分析,业内人士认为,“把塑料袋做小做薄”绝对不是长远之计,必须要进行整个塑料产业的结构调整,出精品、造新品。惟其如此,才能经受得起更大的挫折。据了解,许多大型塑料企业,正逐渐有意识地从生活塑料制品市场中退出,主攻工程塑料制品生产,或直接生产由其配套的家电、摩托车、汽车等成品。
其次,科技创新体系也亟须迅速建立。据了解,浙江省内首家塑料制品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已经成立。相关的塑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也应该迅速建立。有家专为皮衣公司提供衣架的企业,因衣架不耐高温,天一热常与皮衣粘在一起,屡遭客户投诉,在科技公司的帮助下,通过塑料改性技术解决了难题。另外,很多灯具的部件都采用了塑料材料,更需要科技服务对阻燃技术的研发帮助。
生产外包,主攻设计与质检
一直以来,很多厂家一味追求壮大生产规模,务求以薄利多销,来弥补毛利润下跌的损失。但已经有不少塑料加工企业考虑放弃以往靠薄利多销的策略,希望生产质优价高的产品。然而,薄利多销不能长期地减低成本,所以不少厂家从设计、用料方面入手,令产品更具有独特性,以此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获取更多附加值。
而在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前提下,不少有实力的企业已经把利润低甚至无利润的生产环节,或是劳动力密集的工序外包出去,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和质量部分,也能减轻很多成本压力。
另外,有不少中小企建议,由行业组织,如塑料工业协会向代理商批量购买原料,争取较低价格进货。珠三角工业协会主席林健锋表示,塑料业的原料储备期只有两、三个月。也就是说,大量采购也许有些不现实。有业界人士预期,随着中央决定加强宏观调控,以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原材料价格升势将会逆转,有助减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