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换卡舞弊成收费难题[/B]
[img]200681617185647158.jpg[/img]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系统测试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通过换卡进行舞弊的获利空间不断加大,逃费舞弊行为频繁发生。为了解决各种收费作弊问题,业内人士想了许多办法,采用了诸如车牌识别、车型识别、自动发卡、特征值比对、二值化图比对等许多新技术,但因为无法做到入口信息与出口信息的唯一性符合校验,始终无法解决换卡舞弊这一难题。
目前公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实时验证车辆图像,但事实上由于受图像压缩技术、数据读写速度、IC卡容量等技术条件限制,车辆图像信息通常无法存入卡内,不能由IC卡携带传递,因此车辆图像信息往往通过网络传递。随着高速公路大范围联网的实现和车流量的迅速增加,大量的车辆图像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实时传递已变得愈来愈困难,且无法满足车辆通行实时性的要求,使得实时验证车辆图像方法在高速公路联网的情况下无法进行。
[B]非接触式IC卡技术 [/B]
应运而生
正当业内人士面对换卡舞弊行为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名为“IC卡新技术应用”的研究项目进入人们的视线。山西高速公路实施的“IC卡新技术应用”项目是由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联合深圳市电子研究所、山西自动化研究所共同承担,通过引入国外IC卡技术,利用DF-D40非接触式IC卡(以下简称“新卡”)并与国内先进的图像压缩技术相结合,将车辆图像存入IC卡中,实现了在收费车道对所有车辆实时验证图像的稽查功能,有效地防止了各种联网收费换卡作弊行为。
目前,在全国的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所采用的信息载体主要有非接触式IC卡、磁卡(磁券)、二维条码等。其中最主流的方式是非接触式IC卡。“IC卡新技术应用”研究重点从“卡”上找突破口,解决了IC卡存储容量、图像压缩技术、IC卡读写速度、新旧系统兼容等技术难题。新卡增加了卡内的信息容量,除了完全拥有mifare one非接触式IC卡(以下简称“老卡”)可在卡内写入的包括出(入)时间、广场信息、车道信息、收费员工号、车型、车牌号码、优惠类型、卡类、通讯类型等信息内容,基本可以解决高速公路收费的信息传递、实现收费功能外,同时还能存入压缩后的车辆图像照片。当携带新卡的车辆行驶到收费站出入口时,收费人员不但可以通过比对卡内的有关信息了解车辆的行驶情况、判断运输从业人员是否通过换卡偷逃通行费,而且收费人员依据新卡携带车辆图像资料与出口车道实际车辆图像对比,直观地分析车辆外形、车牌、车型等车辆主要特征,让想通过换卡逃费的车辆立即现出“原形”,有效地避免了换卡作弊行为的发生。同时,与网络实时查询方法相比,既保证了车道快速放行的要求,又能做到对所有车辆多级稽查,减少了中心查询服务器的建设投入,减轻了网络的压力。
[B]新卡效果如此出众[/B]
由此看来,新卡在有效杜绝换卡舞弊方面较老卡确有较大的优势,但新卡是否在其他方面也能更胜一筹呢?该项目的科研人员通过实验数据对比,提供了一个满意的答案。通过对两种IC卡的比较,在读写速度、易操作性等方面,新卡与老卡相差无几。但从安全性和技术含量看,新卡具有易于实现预付费、储值等安全性要求高的功能特征;随着IC卡在银行、商业等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卡所具有的文件存储灵活性使实现一卡多用、各用户数据资料相互独立存储,更大地方便多用户共用成为可能。
从经济性的角度来看,采用新卡系统初期投资比采用老卡系统初期投资要少许多。根据山西省高速公路多年运营管理经验及数据统计,采用新卡的初期投资为960万元,比采用“老卡加车牌识别”模式减少投入1210万元;经过半年的实际应用,堵塞通行费流失1636万元。不考虑道路、车辆及收费额自然增长等因素,不超过三个月即可收回成本。如该项目得到推广应用,随着采购量的提高和采购渠道的正常化,新卡价格必然会进一步下降,同时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流失率,年运营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由此可见新卡在全国推广后经济效益将更加可观。
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对“IC卡新技术应用”项目经过半年多的实际使用,系统的各项指标与功能均得到实践检验。事实证明,IC卡新技术较以前的监控方式、稽查方式以及在系统的安全性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可推广性,对山西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科学高效管理有其深远的意义。通过调研,IC卡新技术目前在国内的高速公路尚未有类似应用,国外应用也不多。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在国内多个省份引起强烈反响和普遍关注,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国内对该技术的逐渐了解和认可,将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