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智能小区对于开发商与系统集成商来说都是现成的“肥肉”,但要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也确非一件容易的事。现在有一种趋势是将智能小区万能化与盲目追求高科技。有的房地产开发商认为只要有了“智能化”这个概念就可以很轻松地把房子销售出去,而鸿基伟业公司经理裴政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现在的客户更看重的还是房屋的价格与地段及户型等主要指标,智能化还没有成为影响购买者决策的决定性因素。”鸿基伟业是房地产经销商,他们直接面对最终用户与房地产商,虽然他们主要销售的是中低档房屋,但这些客户的意见也是相当有代表性的,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他们甚至代表了北京绝大多数散户买房者的价值取向。
安地的张宝全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智能化只是建筑的附属功能而非主体功能,住宅建筑的主体功能是为人提供居住空间,现在智能化大有替代建筑主体功能之势。北京的房地产界亟待去伪存真。一味主次不分,行业发展早晚会步入歧途。 ”
还有部分房地产商过分地追求高科技,一些开发商以智能化为销售卖点,一味在设备上攀比、追风,完全脱离其消费人群特性及其需求,更没有切实对其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服务支持及系统的管理做进一步研究。然而对于智能小区有一个很矛盾的现实就是:房屋是寿命长达几十年的商品,而IT产品是几年甚至几个月的“短命”产品,如何能够保证购买者在住进智能小区之后,在十年内不进行房屋的翻修以更换网络设备对于各个房地产商来说都是一个难题。贝聿铭建筑事务所的莫平讲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他们在设计某大厦时,业主要求他们要智能化,又要求至少五年不落后,于是他们四处咨询,好不容易确定下来后,对方又要求,大厦要进行综合布线,每6平方米要预留出4个信息点(一般5A级写字楼是每10~15平方米一对信息点)。不久,业主又要求地板加高5~10厘米,其目的是为了以后更方便地更新或添加新的线路。这使得设计师苦不堪言,因为这样只能压缩空间。正当设计师为此事犯愁之时,突然传来消息,世界几大公司已经研制出实用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今后的数据传送可能再也用不着复杂的线路了。
潘石屹对于房地产业盲目追求高科技做了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智能化的初衷是以人为本,但如果陷入用技术驾驭的误区就走火入魔了。在电灯开关上编程序,反而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因此,张宝全总结了今日家园与今典花园的经验就是智能小区一定要有前瞻性。学无线电出身的张宝全对IT业也并不陌生,他说:“前瞻性的特征之一除了正确地对设备进行选型之外还有统一的筹划,最好是要有统一的平台,这样也可以减少分散管理带来的管理成本的增加。”张宝全进一步阐述道,如果智能小区有这样的一个连接电力部门、银行、邮局、通信部门的平台,让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抄表、交费这些烦琐的手续,那么用户是没有理由不选择这样的智能小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