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永宏亚得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资讯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厦门永宏亚得机电科技有限公司门户>技术+进口机电=事业

技术+进口机电=事业
——翟文彬,厦门永宏亚得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发布时间:2006-05-09 14:44 来源:人物专访 类型: 人浏览
关键字:

导读:

技术+进口机电=事业 
发布时间:2006-4-26    来源:海峡导报   作者:导报记者 林鸿君 实习生 陈丽娇 文/图    点击数: 27  
 
   
 翟文彬,厦门永宏亚得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台商语录

    一个人只有24小时,只有一双手,如果不会善用别人的手或时间,再有能力的人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时常听思明区台办主任张建军提台商翟文彬其人其事,但真正见识,却是前日在翟文彬厂房办公室。未见翟文彬前,心里嘀咕着搞机电的人应该长得五大三粗,见面后,让记者的想法大打折扣。翟文彬一副宅心仁厚的样子,特别是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啤酒瓶底大眼镜,真有点人如其名——文质彬彬的感觉。

父亲被抓兵赴台

    翟文彬与大陆的亲缘关系很近,就他本身而言,属于大陆去台人员的第一代,老家河南还有一位亲姐姐。
    翟文彬说,父亲去年过世,整90高龄。18岁时,父亲在老家河南洛河被国民党抓去当兵,推算一下,应该是在1933年。时年,父亲刚刚新婚不久,大妈已生下一女,就是现在河南的大姐。父亲外出卖“杠子头”(一种食物)时被抓,抓走后杳无音信。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年代,家里人以为父亲没(mo,死)了,手足无措之余,伤痛不已。没想到,过了几个月后,父亲在军队中安定下来后,又捎信回家。
    虽然通了音信,但父亲始终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翟文彬说,解放前夕,国民党全面撤退台湾,父亲随军赴台。之后又娶妻,他系二妈所生。
    翟文彬的父亲年老时很恋家,去年过世前,还在河南老家住了蛮长的一段时间。翟文彬戏称,他是跑不掉了,他与大陆还有着千丝万缕割不断的亲情关系,这或许也是促使他投资大陆的一个原因。

机电业始终最爱

    从学校毕业,到国际大公司上班,到自立门户创业,再到大陆投资办公司,翟文彬自始至终从事的都是本业——机电业。
    翟文彬毕业于台湾科技大学电机专业,毕业后,就到台湾最著名的自动化公司“盟立”工作。翟文彬说,“盟立”是台湾工业研究院转投资的公司,相当于大陆国有大企业,承接的都是台湾大型、重要的工程项目,例如包括台湾民航中央监控系统、台湾污水处理厂中央处理系统等的调配与系统平台搭建。
    在“盟立”的四五年时间,也是翟文彬累积资产、人脉、信用的关键几年。1985年,事业有了一定基础的翟文彬离开“盟立”,与几个股东合作自立门户,在台湾新竹“硅谷”开办了自己的公司。
    翟文彬说,当时整个台湾的工厂都有走向生产自动化的趋势,因此生产自动化配套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相当热门。当时的生意用一句成语套用,就是守株待兔,兔子多得不得了,都主动来撞自动化这棵大树,生意是坐等上门。

大陆创业首受挫

    在新竹“硅谷”创业多年,承接过不少台湾大型企业的中央监控系统业务,类似海基电、宏  等,翟文彬发现,这些大企业都开始将投资的方向转向大陆,在大陆苏州昆山等地投资办厂,有些工厂甚至将整个厂都搬迁到大陆。
    翟文彬也开始有了投资大陆的意向。他说:“考虑到台湾当局对于大型公共设施自动化的投入已呈饱和,岛内工业又有外移趋向,应该说自动化配套系统业务的市场,未来应该在大陆。”
    1999年,翟文彬决定进大陆投资办厂。他首先鼓动公司的股东一起注资大陆,但由于股东们安于良好的现状,不愿冒险,他只好独自撤资。
    家里听说翟文彬要到大陆投资,也是反对声一片。妻子、岳父岳母,反对的呼声特别强烈。翟文彬的妻子苦苦相劝,她认为在台湾,有房有车,生活很舒服,事业又如日中天,为什么非要在事业顶峰的时候,冒险到大陆投资兴业。
    翟文彬自己也承认,在台湾有家庭、有信用、有人脉,而大陆对于他而言,一片空白。如果到大陆投资,等于从零开始。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然而翟文彬表示,作为一名商人,总是要不断地追求市场,追求利润,既然市场在大陆,发展在大陆,如果不把握商机,到大陆投资兴业,事业在台湾最终只能慢慢倒退。所以,他力排众议,最终还是只身到大陆创业。
    首次大陆投资,人生地不熟,翟文彬找大陆厂家合作,在厦门乌石埔附近办厂。当时厂里有四股资金,其他三股分别为两股大陆厂商,一股港资。翟文彬说。由于这三家企业都有经营其他项目的产品,对于机电业又不是很专精,所以整个厂经营得并不如意。再加上经验不足,大家不是跑市场,而是整天忙着参加这个交流会,出展那个博览会,飞机费和展出费花了不少,但是不见效果。不到一年时间,整个厂就难以维继。合作的厂家先后撤股,而翟文彬自己也损失了百万元人民币。
    由于是首次投资,所以不敢贸然投注大笔资金,百万资金算是为自己大陆创业铺路吧。翟文彬笑称。

两万多元再起家

    大陆首次创业失败,家里人又做起了翟文彬的工作,让他尽快放弃大陆投资,回台过安稳日子。翟文彬也相当苦恼,身边只剩下两万多元,脑子里充斥的唯一想法就是:全世界的人欺骗了他。
    一边是妻子的温柔招手,一边是大陆广大市场的诱惑,走还是不走?翟文彬最终选择了坚守。他带着仅有的一点点资金,和一个技术工人、一个会计,退回了莲花广场的宿舍办公,并开始筹建永宏亚得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还好,在大陆的一年多时间里,翟文彬累积了不少诚信,不少厂商都对他很信赖,因此每月还有3000-6000元的订单。
    此时的翟文彬事必躬亲,因为员工少,大大小小的事几乎都是他亲手操持,而且有单不嫌小,什么单的生意都接。按翟文彬的话说,当时就只为一句话:“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靠着诚信和过硬的技术,翟文彬挺过来了。员工从两人增加到目前的20余名,月单在30万元人民币左右。公司先后在泉州、无锡、东莞成立办事处,翟文彬称,除了乌鲁木齐,全国各地的厂家都有他们的产品。今年,翟文彬还打算增设青岛、宁波两个办事处,因为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已经打进海尔和长虹集团。翟文彬说,随着市场的开拓,公司还会在其他城市设办事处。但是总部一定会留在厦门。

周末属于小儿子

    在翟文彬的办公室里,看不到高尔夫球杆的影子,也找不到任何参加活动的相片或奖牌。作为一名企业的老总,翟文彬的业余生活,用“单调”两字形容应该不为过。
    翟文彬开玩笑说,有一次,他和金宾士房地产老总许文悌、美格农艺的陈琰王晃闲聊,许董和陈董问他打不打高尔夫球,翟文彬笑笑摇头。摇头并不代表不会打,他也会打,而且打得还不错,但和其他的大台商比,他还不够资格打,毕竟他才只有40出头,他一个月的业绩量只有几十万元人民币。他还需要再奋斗,为企业、为家庭倾注心力。所以,业余时间,翟文彬还是当他的老总。小儿子去年来厦门和他一起住,他又多了一项任务:当严父,当慈母。
    现在的双休日,翟文彬基本都把时间让给小儿子。儿子想要打台球,就陪打台球;打保龄球,就陪打保龄球;除了篮球,翟文彬只能举起双手说“老爸老了,打不动了”,其他的,他几乎就是儿子的跟班。
    有空的时候,翟文彬还很喜欢带儿子去爬山。他说,他和儿子是南普陀五老峰的常客,既休闲又锻炼身体。

15年慈济志工生涯

    在翟文彬的办公室内,唯一引起记者注意的就是摆放整齐完好的两套台湾证严法师的书籍。一套为《人生系列丛书》,一套为《佛典系列丛书》。记者一看,翟文彬十有八九也是“慈济人”。
    说到慈济,翟文彬还拿出了一张类似身份证的卡片,上面印有他在慈济的法号:“惟  ”。原来翟文彬还是位“老慈济”,已做慈济志工15年。每个月还有一定的捐赠,一大叠的捐赠发票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翟文彬说,做善事,在台湾是在学校就开始养成的一种习惯,不管你事业做多大,尽善心就好像一种与生俱来的义务,所以他在台湾不仅赠钱款,还长期当志工。台湾“9·21”大地震和“桃园空难”的时候,他都当过志工,背过尸体。

厦门就是我的家

    虽然祖籍在河南,可是对于厦门,翟文彬始终有一股浓得化不开的感情。特别对于厦门的环境,翟文彬赞不绝口:在台商的心中,厦门就是小台北,语言也通,城市布局也很相似,政府办公也很规范。
    值得庆贺的,翟文彬的这种想法也取得了家人的认同。原先极力反对他到大陆投资的妻子,明年也准备搬来厦门居住。
    翟文彬说,现在除大儿子因为正在读高三,又适逢到了服台湾兵役的年纪,所以不宜来大陆就学。等妻子从台湾来厦门后,基本全家就都到了厦门。他的大儿子从小也很喜欢机电业,所以他现在已经安排他就读机电专业,以后学有所成,来大陆就可以子承父业。
    翟文彬说,他已经定下来了,以后,厦门就是他的新家。他希望他这一代,和他的下一代都能在厦门扎根,在大陆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