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刮碳,一个列至少要5分钟,即使是大冬天都弄出一身的汗。现在好了,轻轻一点按钮,五个列也只要5分钟。”四川维尼纶厂乙炔车间裂解工号操作工艾莆,说起乙炔炉自动刮碳装置显得很兴奋。
据介绍,四川维尼纶厂使用的乙炔炉是上世纪70年代从德国成套引进的。由于反应中产生的大量碳黑沉积,影响到乙炔炉的正常反应。此前的解决办法,是通过一个简易的刮碳棒人为定期清除,劳动强度大,清除效果不好,同时受人为操作水平影响,容易造成反应不正常,甚至因刮碳不当引起连锁停车。实现乙炔炉自动刮碳,就成了川维人的梦想。
国外同行实现的自动刮碳,是把多边形反应室改成圆筒形采用
机器人操作。但要改变炉型,安装机器人,不仅耗费资金且风险很大。而且正六边倒梯形结构是根据烧嘴板和气体流动的特殊性要求而确定的,进行改造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实现自动刮碳,似乎成了川维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然而,川维厂装备中心主任戴右铭经过近5年的钻研,把梦想变成了现实。由他设计发明的自动刮碳装置,对炉型不进行任何改变,并以其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开创了国内外多边形、倒梯形特殊形状乙炔炉自动刮碳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