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冶金集团的子公司中冶连铸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场份额不仅在国内连铸市场独占鳌头,而且其拳脚还伸向海外。他们在大型国际招标中连连获胜,此前成功地为美国、土耳其、马来西亚、朝鲜等国多家钢铁企业建成一系列连铸工程,最近,又以明显优势参与了西欧一著名钢铁企业连铸项目的投标。有关专家称,这表明我国钢铁连铸技术经过多年自主创新,已经成功突破海外公司一统市场垄断的坚冰。
连铸是连续铸钢的简称,它是把炼钢和轧钢衔接起来的一项特殊工艺,使冶炼的合格钢水,在浇注过程中经过结晶和凝固,成为具有一定形状的铸坯。连铸具有金属收得率高、节约能源、铸坯质量高、有利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等一系列优点。中国连铸技术研究中心王志道教授向记者介绍:“中国目前绝大多数的钢坯都是通过连铸技术生产出来的。连铸比(用连铸生产的钢材在钢材生产总量中的比例)是反映一个国家钢铁冶金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国际平均连铸比从95年的75.9%增长到了2004年的90.3%,而我国更是从95年的46.5%飞越至2004年的95.8%,主要钢铁公司均实现了全连铸。”
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连铸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一直都处于消化、移植的“跟跑”地位。 “关键是我们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造成采购成本过高,进而产能过剩,拖了整个中国钢铁工业的后腿!”中冶连铸公司总工程师佘希芳说:“以往,国内任何一家大型钢铁企业的连铸项目,其设备基本上可以由国内公司分包设计制造,但工程费用的一半以上却要付给只负责工艺技术的国外公司。”
要想突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封锁,最关键的是要进行自主创新,这就需要优秀人才的加入。中冶连铸公司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北京技术研究院作为公司的研发基地。为了增强公司的研发水平,公司先后引进了多名具有丰富经验和研究能力的海归博士,从事研发工作。他们以优越的研发环境和创新机制先后吸引了大量优秀的技术人才。为了促进公司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增加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鼓励员工多申报专利、发明,公司还拿出部分资金对在专利与发明申报中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奖励,极大地鼓励了员工的积极性。公司每年将营业额的4%投入研发,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
仅2004年,中冶连铸公司进行的研发项目就有10多项,涉及“H型钢连铸核心技术的开发”、“结晶器液位控制系统”、“节能高效的电磁搅拌装置”、“带钢表面质量检测”等最新技术成果。2005年公司研发项目有15项,涉及“连铸机液压振动系统”、“大方坯连铸轻压下动态系统”、“板坯喷印机”、“结晶器液压调宽”、“平整机辊系优化设计”等方面,多项研发成果已投入到工程中使用。他们自主研发的板坯液压振动装置已在凌钢等板坯连铸机上成功应用;二冷动态配水系统已在酒钢等板坯连铸机上成功应用;结晶器液位控制及塞棒执行机构,已在川威钢厂、泰山钢厂、新冶钢等厂成功应用。他们对内加强与清华大学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对外加强与国外著名钢铁和技术公司的合作,与钢铁发达国家的研发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找到双方的契合点,走“以我为主”的合作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