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国际驴友”一样,萨姆背着大旅行包面对着北京的拥堵交通,一脸茫然来北京已两天,从美国来的萨姆很想去看看“鸟巢”是什么样,但是对于自助游一族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番打听之后,萨姆知道“鸟巢”在北京一个叫做“大屯”的地方,可是再问大屯怎么去就鲜有人知了。偶尔有人告诉萨姆,马路边有个“亭子”也许能帮上忙,于是萨姆找个亭子一头钻了进去。
让脚下的“路”无限延伸
走进数字信息亭,只要在屏幕上手写输入地名,就可以得到最便捷的公交线路图,并可以当场打印出来。据了解,北京目前已设有617个数字信息亭,改版后增加了200多个信息栏目内容,每日信息更新达上千条。这种“亭子”对于外地游客或是不熟路的人来说再好不过了。
但数字信息亭作为北京智能化公共服务系统的新宠儿,似乎还是缺少“杀手级”的功能应用。原先“承诺”的电话———打不通;自动取款———取不出钱;对普通市民颇有吸引力的附加功能,比如公共事业缴费、电子支付服务,因为“处在建设中”而迟迟不能兑现;司机能够享受的服务也因为停车不便而屡屡受挫。如今,电子地图的精确和信息的实时更新为数字信息亭增加了一些点击率,但毕竟市民对信息亭不感冒,它的各种商业合作自然也就无法顺畅。运营商也只能是“提供了免费服务却讨不着吃喝”。
到了2007年,北京的数字信息亭将要达到3000台的既定布放目标。数字信息亭的建设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只有确实做到让市民脚下的“路”更宽了,数字信息亭才能火起来。
正如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笑京所说:“北京的硬件条件和国外发达城市差距不大,关键是软件方面差距较大,如公共交通服务、交通组织管理。即使到2007年,北京交通的智能化水平与国外发达城市相比至少还要差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