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PC是保证预防原则实现的科学方法
我们知道贯彻预防原则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与精髓,而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就是保证预防原则实现的科学方法.1924年美国休哈特(W.A.Shewhart)首创控制图并提出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理论,1931年休哈特总结了他在20世纪20年代所创建的过程控制理论与实践,出版了<<工业制造产品的经济控制>>一书,该书堪称世界名著.因为它在50年后的1980年还在美国从新再版.休哈特的过程控制理论现今统称之为SPC.
2,SPC在美国发展的曲折
休哈特早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SPC,但当时美国经济萧条,一时无人问津,直至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军工的需要,方才获得广泛应用,战后遂风行全世界.由于在战后国际市场中美国居于领先地位,故对科学管理重视不足,于是SPC在美国逐渐消失.反之,战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日本民不聊生,为了生存必须保证和提高加工的质量,故积极引入SPC,身体力行,经过1950-1980年30年的发奋图强,日本终于在1980年跃居为质量和设备生产率的世界领先地位.同年,美国和日本的双边贸易发生戏剧性的逆转;日本对美国变成出超,美国对日本变成入超.这个事实令美国大为震惊,调研表明,日本认真推行SPC是重要原因之一,例如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伯格(Roger W.Berger)教授就曾经指出,日本成功的基石之一就是SPC.故从1980年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发起一场SPC的”复兴”运动一直到1995年,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美国在民品方面才终于弥补了与日本的质量差距。
3,美国质量管理发展的新方向
在1995年以后,美国的质量管理的发展有两个新方向,其一是转向顾客完全满意,大力推行顾客满意度(CSI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其二则是全面深化SPC,进一步推行六西格玛(Six Sigma,6б)。
4,六西格玛与SPC一脉相承但又全面深化
从六西格玛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日本的SPC在1980年已经发展到四西格玛(4б),而当时美国的SPC仅发展到三西格玛(3б)。日本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一步发展到五西格玛(5б),而美国则仅仅发展到四西格玛.故在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下,美国摩托罗拉终于下定决心建立六西格玛以超过日本,这就是六西格玛的滥觞.因此,六西格玛与SPC是一脉相承的,但又是SPC的全面深化.在六西格玛条件下,将应用科学方法(统计方法)之处推向过程的所有关节,乃至办公室,所应用的科学方法(统计方法)也更为全面,可以说现有的统计方法无所不用,无所不包.
5,六西格玛是质量管理国际水平比较的标杆
目前六西格玛在美国的顶级企业十分流行,并且逐渐推广到欧洲与世界其他地方,例如法国施耐德(Schneider)总部就曾经提出要求在全球工程系统中开展六西格玛.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是六西格玛的发源地,该公司两位六西格玛早期策划人;迈克尔.哈瑞(Mikel Harry)和理查德.施罗德(Richard Schroeder)将六”西格玛”称作是”改革世界顶级企业的突破性管理策略(The breakthrough management strategy revolutionizing the world’s top corporation)”因此,我们将突出过程管理和突出顾客完全满意六西格玛作为质量管理国际水平比较的标杆(benchmark),称之为国际水平标杆(benchmark of international level).
6,过程管理方面的差别
(1.) 我国企业现有的过程控制,总体说来,大致处于三西格玛的水平,它的过程均值无偏差不合格率为,过程均值偏差1.5б的不合格率为66807ppm.这里,限于当前科技水平由种种原因造成过程的实际偏差大约为1.5б。
(2.) 六西格玛企业的过程均值无偏差不合格率为=2ppb,过程均值偏差1.5б不合格率为3.4ppm.通过两者的比较可知:六西格玛企业过程均值无偏差不合格率要比三西格玛企业的小135万倍。六西格玛企业过程均值偏差1.5б的不合格率要比三西格玛企业的小两万倍。
(3.)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下列结论,即六西格玛企业的质量水平较之三西格玛企业的至少要高两万倍,也即我国企业现在过程管理的水平与国际标杆相比较至少要差两万倍。因此,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与国际水平标杆相比较,最大的差距,也即最小的瓶颈(minimal bottleneck)是过程管理。
(4.) 其实,从保证产品质量的角度来看,过程控制这一环节最为重要,质量是一点一滴做出来的,决不是大轰大嗡能轰出来的,也不是单纯务虚能务出来的,而过程科学管理则体现了质量保证科学的结晶。应该看到,过程科学管理是我国质量管理的一大薄弱环节,也是我国质量认证工作中形式主义泛滥的症结之所在。应该认识到,抓紧质量控制是我国质量管理改进的关键步骤,也是我国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的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