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来自近百个港口集团及相关企业的代表齐聚天津,参加全国港口信息化发展研讨会,共同为港口的信息化发展出谋划策。“如何建设好‘交通电子口岸’,促进水运行业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成为代表们讨论的焦点。
“十五”期间,交通信息化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交通电子口岸作为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国家和全行业的高度重视。部科教司副司长张延华告诉记者,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港航集装箱EDI系统。交通部在“九五”、“十五”期间通过港航EDI示范工程、一期工程和续建工程,先后在20多个港航企业建立了EDI中心,沿海枢纽大港的集装箱EDI系统目前已达国际先进水平。20多种电子报文在集装箱运输业务系统中进入实质性运作,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中近80%的运量实现了电子数据交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成为我国港航运输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
部水运司副司长曹德胜指出,交通电子口岸建设工作起步较早,为全国电子口岸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交通电子口岸建设与交通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各港航单位要紧抓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开创交通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今年2月,交通部成立了交通电子口岸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交通电子口岸建设的日常协调工作,同时明确了交通电子口岸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从交通行业宏观发展管理的需求出发,与交通部电子政务建设密切配合,近期以连接现有港航EDI中心,实现集装箱“电子舱单数据共享”和“水运生产快速反应信息系统”为工程建设的切入点,建设一个电子数据交换平台、一个中心数据库、两个应用系统,形成水运行业数据中心。远期,则要逐步扩展应用,构建和完善水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运输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增值服务,并逐步实现与公路、海事、国家各部委电子口岸的信息连接、共享。
来自上海组合港、青岛港、重庆港和深圳交通运输EDI中心的负责人作了交流发言,在总结“十五”各港口信息化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对“十一五”港口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汝民激动地说:“这是交通部十年来再次主办信息化发展会议,交通信息化建设在‘十一五’起步年翻开了新的一页。”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此次会议为全国中小型港口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化建设经验。他们建议,交通部在新一轮的港口信息化建设工程中选取示范点,并制定促进交通电子口岸建设和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