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近40年历史的陕西北人印机公司前身是陕西印刷机器厂,曾为国家四大印刷机械制造企业之一,有着辉煌的历史。从1994年到2004年,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陕印经历着阵痛、迷茫、挫折。从1996年第一次重组后,公司紧紧抓住发展的历史机遇,以改革强内功,以科技创新求发展,困难面前自强不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以30%左右的速度逐年递增,2004年实现产值是10年前的12倍。
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国家凹印、特印设备制造业惟一支柱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凹版机械制造企业。近年来,公司先后荣获“中国机械工业核心竞争力之星”、“中国包装200强”、“中国优秀包装企业技术创新奖”等称号。
由于观念不新、机制不活、管理不力、包袱太重等历史原因,陕印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经营就陷入困境,到1995年底累计亏损达1300余万元,从“印老大”一落千丈成为我省亏损大户。面对重重困难,公司上下苦苦探索,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当时,恰逢国家实施企业兼并免息政策,省政府提出“大集团、大公司”战略。为了扭转困境,享受国家兼并免息政策,使企业轻装上阵,1996年6月公司并入黄工集团,从而给了企业以喘息的机会,全体员工借助加入黄工集团的时机,团结拼搏、艰辛努力,当年扭亏持平。公司领导趁热打铁,对内强化管理,苦练内功,在经营机制上划小核算单位,车间实行模拟二级法人责任制,处室、三产单位实行承包制;在技术创新上重点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三高产品;在营销上,挑选精兵强将,把重点放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同时,号召员工生产自救,短短3天时间职工集资800多万元。由于管理到位,产品适销,企业取得了可喜成绩,产值从1997年的3000万元到2001年突破亿元大关。
然而,企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资金严重短缺,加之机械设备陈旧,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企业在技术、品牌、市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未得到彻底解决。
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职工的根本利益,陕印公司领导人审时度势,做出了一个高瞻远瞩的决定: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之路。把合作伙伴瞄准了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国内印刷机械“龙头老大”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陕印人很清楚,投资方不会把钱投到没有收益的地方,苦练内功、增强实力是吸引投资方目光的前提。为此,公司在2001年9月,对机构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精简,处室由原来的30余个减少到17个,中层干部减少了一半。与此同时,公司又进行了资产、人员、结构的优化工作,剔除不良资产,清除死账、坏账,保证了资产优质高效。使得最初只想要优质资产的北人股份公司最终承债式无偿整体兼并了陕西印机公司。
2002年1月28日,在省政府“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政策推动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组建的“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宣告成立。这次组合,被称为天作之合,也是2002年中国印包界的第一声“春雷”。
这次兼并,实现了东西部资产重组,携手发展。北人股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了进军凹印机制造领域的通行证,填补了其在包装装潢方面的空白,拓展了新的产品领域。对陕印机而言,标志着企业由地区性集团进入了全国性集团,进入了社会化融资的渠道。此间,北人股份先后投入资金近8000万元,归还了员工800万元集资款,为企业技术改造、新品研发、扩大生产提供了较好的资金保证,使企业在做大做强上更好地施展手脚。
重组后的3年间,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效益和效率为中心,实现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专业厂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以打造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确保优势,树立新的品牌形象,拓展国内外市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3年销售收入突破两亿元,较2001年翻了一番。近两年,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国内软包装市场需求下降,竞争达白热化,但企业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到去年9月底,公司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既定销售目标。
陕西北人印机公司充分发挥北人的品牌优势,资金优势和先进的技术、管理优势,进入新的创业历程。在技术创新中,特别注重科技的投入,科研开发费用每年保证占到销售收入3‰。他们坚持抓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打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平均每年向市场推出8个-10个新产品,主导产品科技型高速凹版印刷机为国内凹印设备的先导,被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评定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被陕西省评定为“省名牌产品”,是国内软包界公认的第一品牌。产品已占据国内高速机市场的80%以上,并多次出口俄罗斯、澳大利亚、东南亚各国。9年多来,陕西北人印机公司先后开发出各类先进的印刷机69种,辅机72种,特殊定货90种。其中有8种产品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称号,12种产品获国家、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强力支撑。
为了企业的迅速成长,公司决策者又以鲜明的前瞻性和创新意识,大胆实施搬迁调整战略,在渭南经济开发区征地350亩,投资2亿多元建设新厂区,并进行流程再造,志在创建中国一流、国际知名软包装制造企业,建成后其年产值将达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