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新闻系列报道:IT支撑胜利油田走向“数字化”(二)
发布时间:2006-01-16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
行业资讯
人浏览
抓好“三个结合”,“数字油田”建设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针对油田生产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胜利油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动态及时把握、快速反应和生产过程优化水平,油田生产运行质量显著提升。
一是抓好信息化与生产动态把握的结合,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实现了千米以下油井生产参数动态监测,百公里以外输油管线、供电管网运行状态尽收眼底,提高了生产指挥水平。油田配备了33套钻井参数仪、49套录井参数仪,具备了每年对百口重点探井和特殊工艺井的钻井工程参数以及重点探井的录井参数进行自动采集和传输的能力。对45条共计775公里输油管道的压力、流量实现了实时监控,一旦发生泄漏,系统会自动报警,精确度缩小到500米以内,每年减少盗油损失近万吨,今年以来,已应急处置72起报警事故。所有110千伏以上供电线路实现了运行参数回传、运行动态实时监测,故障智能定位,参数优化运行,降低线损率0.5个百分点,减少电量损失3000万度。实现了采油厂外输天然气量的动态把握。31座注水站实现了重点运行环节生产数据的自动采集,15座注水站实现了管线、电机、泵、储水罐等生产参数的快速监测、预警和优化。通过参数的在线监测、系统分析和优化,使得参数调整更加合理,生产运行更加精细。目前,胜利油田对油区关系复杂、产量较高、距离较远的1000多口油井实现了生产参数实时采集,运行状态远程监测。
二是抓好信息化与生产环节自动控制的结合,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目前,油田海上原油生产单井平台实现了无人值守,生产装置遥测遥控;9座原油站库实现油气水自动计量,电量、燃油等能耗数据自动监测,机泵自动控制,其中5座原油站库实现超高液位自动连锁报警控制,安全运行反应提高到秒级;对51座变电站进行了自动化改造,使三分之一的变电站具备了无人值守的条件。
三是抓好信息化与生产过程优化的结合,提高了系统效率和施工与工艺设计水平。油田利用信息技术对机采、注水、集输等系统进行整体优化,通过工艺流程自动监控、设备运行预警保护、生产参数动态优化的配套应用,使得机采系统效率提高了6.6%,注水系统效率提高了13.7%,输油泵机组平均运效提高了12.1%。在2800口油井应用了机采井参数优化系统,通过对抽油机井生产参数的优化设计,在单井日液增加7.45吨的情况下,输入功率降低了0.99千瓦,百米吨液耗电降低了0.75度,全部实施井系统效率平均提高了9个百分点;通过应用地面工程三维设计,使设计周期缩短1/4,方案优化率由60%上升到85%,每年节约工程建设投资近亿元;通过应用钻井工程设计一体化系统,优化施工参数和钻柱组合,优选钻头,平均设计工期从过去的6天缩短到2.5天,钻井周期平均缩短5.3天,每年降低钻井成本8000多万元。通过应用地震室内模拟系统对地震施工参数实现了室内模拟和优化,优选井深、药量、观测系统等施工参数,地震施工设计周期缩短了四分之一,施工优良率达到了80%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