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前中国太阳能学会)秘书长孟宪淦接到若干电话,邀请他参加2006年举办的可再生能源的相关展览或会议。就在《财经时报》专访孟宪淦的过程中,他又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
“这些活动不知道都是哪里搞的。明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就要开始实施了。国家重视了,大量的企业开始投资可再生能源,这是好事。但是,这种投资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孟宪淦说。
12月初,资本市场的一条消息让“新能源概念”受到热捧: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将于12月14日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一家新能源企业,开创了中国内地民营企业直接登陆纽交所的先河。
无锡尚德只是个案
成立于2001年的无锡尚德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制造和销售。该公司将赴美发行2638万股ADR(美国存托凭证),招股价在每股11-13美元,据称已获超过20倍的超额认购。
神光金融研究所所长童殿琳分析,尚德的海外融资道路给国内的太阳能公司以及想投资太阳能的公司很大的信心,但是,中国的太阳能行业还处于导入期,“无锡尚德只是个案”,国内许多太阳能公司尚处于资金困境中,冲动可有,谨慎亦不可无。
任何一个行业在导入期的时候,必然面临着高速发展与高投入、高风险并存的情况,也就必然会有一些企业发生倒闭或濒临破产,行业格局处于很不稳定的状态,太阳能也是如此。这类高科技、高研发的公司,除了技术、原料问题以外,还面临着资金、成本、市场开拓等等问题需要解决。
最大问题是成本,太阳能发电成本大约是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的7-12倍、风能发电的6-10倍,更是传统煤电方式的11-18倍,在政策能给予的财政补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要想通过降低成本、降低用电费用,企业自身能做的就是扩大规模、提高效率,但这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
投资要面对高风险
事实上,大多数可再生能源企业并没有无锡尚德那么好的运气。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例,全国目前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号称有3000多个,但有名有姓、有统计的只有几百个,真正做得比较好的只有十几个。
2005年年中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曾做了一个“中国名牌”评比,入围条件是营业额2.5亿元以上,结果入围的仅仅11个。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全行业的销售额不足200亿元。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分析,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每10年轮回一次,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步,到1996年的时候,原来的企业已经全部销声匿迹。那之后起来的企业,到现在又一个10年,又开始新一轮洗牌。
光伏电池也是如此。中国虽然早在1958年就开始研究太阳能电池,并于1971年首次应用于卫星上,但是由于受到价格和产量的限制,地面应用一直局限于小功率电源系统。
新能源概念升温,西部大开发、光明工程、无电乡工程、奥运工程国家级大型光伏项目的陆续上马,给光伏产业带来巨大商机。与此同时问题也不少:一是只有具有相当竞争实力的公司才能在这些大型项目中中标,尚未达到这一水准的公司,其需求端的开发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二是国家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落实渠道很难及时到位,中标企业面临流动资金的严峻考验;此外,还有企业研发、生产、扩能所需的大量资金。这些问题都给企业的初期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我们不能说不让谁进入这个市场,也不能说谁进入这个市场一定会倒闭,但是,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初期,必然会有大量的企业破产倒闭。因此企业要冷静对待可再生资源的投资。”孟宪淦说。
还需政策支持
中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总量的15%。
现状是,其一,人们对可再生资源的重视浮于表面,新能源规模小,并且价格高:风力发电装机总量才80多万千瓦,光伏发电才7万千瓦,占整个电量的0.08%,显得微不足道。
其二,对新能源发展的管理缺失,目前只是发改委从宏观上管一管,还没有具体的管理部门。
《可再生能源法》明年1月1日生效,确定了可再生能源的法律地位。
根据该法确定的原则,风力发电上网,国家制定了上网电价,实行电价分摊。按照到2020年风力发电3000万千瓦的目标,到那时,风力发电占整个发电量的1%-2%。例如火力发电的一度电的成本是3角,风力是5角,这部分差价由其余98%的电网分摊,得到的结果是政府没出钱,变电公司也没赔钱,企业还能盈利。
全社会分摊,目的是推动风力发展。风力发电的规模逐渐扩大,技术不断提高,价格就会逐渐下降,最终和火力发电的价格差不多,到那时就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运作了。
与《可再生能源法》配套的《可再生能源法实施细则》将于近期公布。知情人向《财经时报》透露,《实施细则》中规定,在当地标杆电价加入0.23元就是风力电价,例如北京的电价是0.4元,加入0.23元,风力电价就是0.63元。
来源:慧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