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05年第四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上上演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三“王”论剑的精彩一幕。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面临“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昆东、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柳工集团董事长王晓华三位王氏董事长能够走到一起,进行观点碰撞,本身就很有看头。
比照两年前的风光,如今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处于增势趋缓的状态,竞争更加激烈。与此同时,国际工程机械巨头进一步推进中国战略,加快在中国市场布局的步伐,试图通吃中国的产业链。面对跨国公司的步步紧逼,三位王氏董事长各自都有高招。他们表示要通过合作交流,共筑长城,撑起民族工业的脊梁。
近三年,厦工进行了企业整体易地改造,建设厦工工业园,企业如虎添翼。正是因为这样,董事长王昆东站在讲台上,纵论振兴民族工业,保护民族品牌,显得充满自信。他提醒人们警惕跨国公司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强势渗入。他说,跨国公司的目的已不仅仅是占领中国市场,而是要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角度在中国整合市场和资源,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纳入其全球产业链,确保其在全球市场的绝对优势。如果不积极应对,那么我们的装备制造企业将沦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加工车间。他呼吁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要以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为己任,组成战略联盟,努力寻求利益共同点,加强在竞争中合作。
10月9日,在第八届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上,柳工新标识正式对外发布。董事长王晓华把新标识的启用看成是柳工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立志让柳工成为中国工程机械的第一个国际品牌。在这一进程中,柳工同样面临着来自跨国公司的重重包围。王晓华详细介绍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动静,他说,打造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国际品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有坚定的目标、顽强的毅力、聪明的才智和足够的耐心。
10月25日,徐工集团与全球著名的私人股权投资机构凯雷投资集团签署协议,凯雷将获得徐工集团目前全资拥有的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85%的股权。这次并购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在此次论坛上,董事长王民成了与会者和记者追逐的对象,一些同行对此不是很理解。王民说,这是利用外资打造民族品牌。协议中对保护沿用徐工这一民族品牌都有严格的规定,徐工是老企业,此次借助外资可减轻企业的历史负担,转换经营机制。“我们的策略是保住国内,开拓国际。”王民的这句话让同行感到宽慰,言外之意是说徐工不会在国内跟同行争“蛋糕”,而是把眼光投向世界。今年徐工的出口的确取得了骄人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