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兴起以来,用人工智能来构建一个安全、顺畅、准确和高效的“智能交通”系统就成为人们的一个理想。尽管时至今日,真正称得上“智能”的交通系统还没有问世,但在旧金山举行的智能交通世界大会上,世界百余家企业展出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向5万多名参观者揭示了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点滴侧面。
在交通工具方面,大众、宾利、宝马等汽车制造商展出了新一代融合导航、自动驾驶、夜视等多种功能的轿车。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丰田公司充满科幻色彩的概念型个人交通工具“I-UNIT”,它在低速时像是有四个轮子的大轮椅,一旦跑上公路,就会自动调整“身姿”成一辆单人跑车,驾驶者可以通过座椅扶手操纵它行驶。
对驾车者而言,安全是第一考虑。美国玛格纳公司开发的行人保护系统,能在汽车不幸撞上行人时发挥作用。这一系统主要由安装在汽车前端的压力传感器构成,一旦压力传感器感受到的压力符合行人特征,就会发出信号强制减速,同时操纵汽车前盖自动弹起,构成一个斜面“撑”起行人,尽量避免伤亡事故。
而一家日本企业开发的安全系统,则通过三个摄像头和一个中央处理芯片来扫描驾驶员看不到的“盲区”。工程师解释说,这一系统的中央处理芯片能根据图像信息判断“盲区”中行人、自行车和摩托车等最危险者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并将其运动趋势显示在车内屏幕上,提醒驾驶员避险。
如果路上突然出现路面破坏、事故等险情,需要紧急告示疏导车辆行人,美国屏上公司推出的“红色警报”系统就会派上用处。这其实是一个能在5分钟之内快速部署的大型发光二极管告示牌。奇妙之处在于,它平时可以折叠在一个手提箱里,警察或交通管理人员携带到需要疏导的路面附近,展开后就可以立刻通过电脑、手持式设备甚至网络遥控等方式输入屏幕上要显示的信息内容,告知行路者。
怎么让成千上万的驾车者及时知道前方的路况信息?不少企业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比如,德国格达斯公司推出的“流动汽车数据”方案已在汉诺威市试用。它设想让公交车辆作为“交通信息传感器”。这家企业的项目经理威伦布罗克介绍说,如果由散布在城市中的公交车辆把车速数据传送到信息处理中心,就能掌握各关键路口的车流状况,并可通过电台、手机短信和GPS导航仪等各种途径告知驾驶者,让他们避开拥堵路段。
透过这些新产品和新技术,人们不难发现,未来的交通工具,将装备更多更灵敏的传感器和性能更强大的处理器,变得“耳聪目明”、“反应灵活”;而未来的交通管理系统,将由更多的信息采集点、优化的算法和多样的信息发布手段组成,走向“实时化”。从这两个方向,人们的交通将逐渐走向“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