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国拖拉机、农用车和农用发动机企业应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来迎接新的挑战?10月24~25日,业内专家及企业代表在江苏常州进行了专题研讨。与会专家呼吁,我国应强化对拖拉机等农机产品的基础研发与资金投入,尽快建立起创新机制,解决开发能力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不能充分满足“三农”发展要求的问题。
在研讨会上,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元恩介绍了中国工程院“‘十一五’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农业装备”课题组工作的进展情况。他说,拖拉机与农用车在我国农机行业占有半壁江山,“十一五”期间拖拉机行业将面临非常好的发展形势,国内外市场的旺盛需求,为行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一拖集团公司总经理赵剡水认为,近几年拖拉机需求的快速增长,可以理解为恢复性的增长,未来拖拉机、农用车、农用发动机的市场空间还是有限的。但目前国际市场却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遇,特别是中马力拖拉机和中小型农机具未来的发展潜力很大,急需企业增强适应能力,做好相关认证,建立起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营销渠道。
江苏大学教授周孔亢认为,去年以来农用运输车行业产销呈下滑态势,很大程度上是产业政策等外部因素引起的,并非农用运输车没有市场了,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农用车仍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单缸及多缸机分会副会长邵仁恩说,近年来,在原材料、能源价格上升,环保和安全法规出台的情况下,小柴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小柴行业今年1~9月单缸机和多缸机的产销量仍实现了同步增长。他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小型柴油机产品作为实用的高新技术的综合载体,其前景仍然是光明的。企业应针对市场需求,加强产品开发力度。
周孔亢强调说:“农机企业普遍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缺乏超前意识,这对行业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针对农机行业效益低,畅销产品———大中拖可靠性差等问题,高元恩希望农机企业在“十一五”期间能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比例,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在自由讨论中,一些代表提出,由于国家对自主开发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部分企业又不重视知识产权,只是抄来抄去地搞模仿,使得大家缺乏内在动力,都不愿意搞创新,造成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企业若没有核心技术做支撑,一味地模仿,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补贴政策的调整,最终还会陷入困境。”赵剡水的话触及到了中国农机企业的致命伤。
不少代表呼吁,在“十一五”期间应通过行业自律方式,加强行业管理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增强对外竞争实力,应找出差距之所在,建立创新体制,确定研发重点;国家应对农机的自主研发与创新有具体的支持政策,在加大对“三农”支持的同时,加强对农机行业的资金投入,增强企业的造血功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李金生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拖拉机行业所面临的良好发展环境,并针对行业当前存在的利润空间小、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有关农机行业的税收减免政策,加大对农机基础科研开发投入的力度。
与会的洛阳拖拉机研究所副所长杨为民作了题为“拖拉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的报告,系统介绍了电子控制技术在拖拉机产品上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强调了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机产品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