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花在医疗器械上的钱竟占到整个手术费用的84%;一套医疗器械,用到患者身上时的价格竟是出厂价的3倍多……媒体所揭示的医疗器械黑幕的“冰山一角”不能不令人惊心。可悲的是,在整个医疗器械销售的利益链条中,不明就里的患者成了唯一的利益受损者,为生产商、经销商、医院、医生攫取的高额利润“买单”。然而,就时下的机制看,要斩断“四位一体”吃人的利益链却并非易事。
据了解,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至少需要使用11种医疗器械,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扩张球囊等。如果使用国产普通支架,以上这套产品出厂价仅为8598元,经销商却以近3倍的价格即23170元的高价卖给了医院,医院再加价15%后卖给患者,此时的价格已高达26645.5元。医院可以得到的利润为3475.5元,医生的回扣有2317元至3475.5元,而经销商的利润则高达万元。于是,生产商、经销商和医院、医生四者结成了利益攸关的共同体,为维护高额利润而“各司其责、各尽其职”。作为弱势的患者则成了被“吃”的唯一对象,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就现实情况来看,斩断这一利益链条,救患者脱离苦海,并非易事。其一,价格管理职能部门束手无策。目前医疗器械价格靠市场调节,由双方协商定价。在没有标准、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物价部门无法认定价格是否合理、消费者的利益是否受到侵害;其二,法纪对医药回扣约束作用软弱,也是医药流通领域重重黑幕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重要因素。医药回扣隐秘且风险低,销售人员和医生单线联系,证据采集困难,给司法办案造成了障碍;其三,个体的患者始终处于被动挨宰的地位,一进医院,唯有服从医生的安排引导,毫无选择的权利。所以,只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由于政府监管缺位、法律法规滞后,导致一方面一荣俱荣,产经销一条龙皆大欢喜。重庆市中山医院骨科主任张鹏龄,利用职务之便,在三年半内,收受医疗器械供应商回扣13万余元,成了暴发户。另一方面,消费者为活命只能引颈“挨宰”,暗自饮泣。而长此以往,社会必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时下已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成了检验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尺度。既不能因为法规不够健全,取证存在难度,职能部门就听之任之甚至放弃职守,消费者权益组织就熟视无睹,徒唤奈何。一个行业的腐败,最可怕的不仅仅是其践踏了社会通行的行为准则,侵害了他人利益,而是社会的麻木不仁,使整个社会有可能陷入群起效法而尔虞我诈的可悲境地。既然我们已经看到了症结之所在,就应该采取有力措施,甚至不惜壮士断腕!
摘自慧聪网医疗器械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