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成为中国建筑业最热的关键词,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目前所谓的“绿色建筑”、“节能建筑”还留在概念的阶段,有良好的意愿却缺乏客观的执行、评估标准,有些“绿色建筑”不免成为“标签工程”。
美国MulvannyG2建筑设计公司(简称MG2)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设计师张铭在上海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绿色建筑可定义为在建筑生命周期(选址、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过程)中,以最节约能源、最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最低环境负荷之情况下提供最安全、健康、效率及舒适的居住空间。中国建筑耗能问题已相当突出。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工程量巨大,许多建材如木料、混凝土的国际价格波动都受制于中国市场。但投资回报水平相对较低,中国这样的高耗能不但透支了下一代的资源,也透支了全球的能源。
他说,从某个角度来说,绿色建筑的一次性投资相对较高,因为建筑使用的回收材料就比一次性建材更昂贵,并且在其他许多方面的投入都比普通建筑高。目前美国主要靠政府推动和税收等经济杠杆进行激励。中国要推动绿色节能建筑的建设,在社会舆论倡导的同时,也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张铭认为,绿色建筑在欧美的评估标准相当严格,从建材选择、规范性、可操作性等各方面都作了具体细致的规定。中国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规定。近年来绿色节能建筑的概念在中国刚开始萌发,由于起步较晚,许多相关信息和技术都是从国外直接引进而来,常常在不考虑国内的自然、文化及经济环境条件下就照单全收。因此,张铭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推行绿色建筑,不应死板套用欧美标准,而应采用因地制宜、经济有效的方法,而不是搞绿色建筑形象工程。
他举例说,欧洲的节能建筑要求非常严格,造价非常高,往往为了达到绿色节能的标准而不惜成本,比如标准的节能建筑必须用相隔近1米的双层玻璃,中间充有惰性气体来自然调节温度,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但这样的玻璃幕墙的造价可能就超过整幢大楼的造价,这种做法明显是不符合现阶段的中国发展实际情况的。所以,如果在中国的建筑上巧妙地使用新型的窗框,达到防风、防雨,又能自由开启、自然通风的效果就不失为一个节能绿色的好的尝试,也符合绿色/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因地制宜的原则,将会达到最好的经济性和最完美的节能效果。
MG2是最早在中国推行绿色建筑的外国设计公司之一,其在中国设计的浦东张江集电港二期工程、北京顺义新城、福建电力大厦、江苏省电力公司总部等几十个项目中的许多细节都体现了环保节能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