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新闻解读:信息化社会中的智能建筑:上

新闻解读:信息化社会中的智能建筑:上

发布时间:2005-09-30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信息化 的智能建筑

导  读:

    为了迎接21世纪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今世界产业结构已正在向高增值型与知识集约型调整转变。智能化建筑的兴起与发展,主要是适应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需求。智能化建筑是建筑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已成为21世纪房地产投资开发的主导方向。智能化建筑正是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建筑产业,带动产业优化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最典型、最具体、最直接的体现形态。

  中国智能建筑智能化领域发展形势

  1. 我国智能建筑研究发展的起动

  早在1986年我国“七五”计划初期,我国政府就紧紧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涉足智能建筑领域,由国家计委会同国家科委共同批准立项“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国家项目编号为[67-6-21/27]。国家项目正式批准立项,标志着揭开了中国智能建筑领域研究发展的序幕。该“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课题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承担。于1991年初完成科技攻关项目课题研究报告,并通过了多学科专家鉴定委员会的成果鉴定。

  2. 我国政府的指导行为

  (1)经过了多年酝酿,1996年1月,在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协办下在上海佘山兰笋山庄,国家建设部勘察设计司主持召开了我国首届《建设部智能建筑设计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对我国智能建筑领域市场规范、有序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1997年10月,我国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部正式发布了中国智能建筑领域的第一个法规性政府文件,即建设部建设[1997]290号文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 。其中文件第二条明确界定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内涵 :“是指新建或已建成的建筑群中,增加通信网络、办公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等功能,以及这些系统集成化管理系统”。

  (3)我国政府实行智能建筑市场准入制度。于1998年l0月建设部发布了建设[1998]l94号文《关于建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系统集成专项资质及开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具体规定了系统工程设计单位资质标准和系统集成商及子系统集成商资质标准条款。

  (4)经国家职能主管部门建设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联合发布,正式出台了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l4—2000,于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在国标中对智能建筑下了一个相对科学的定义:“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3. 我国智能建筑领域发展现况

  根据欧洲智能建筑集团(EIBG)的分析报告,国际上对智能化建筑系统技术的发展,大致划分成三个技术发展阶段:1985年前为专用单一功能系统技术发展阶段 ;1986—1995年为多个功能系统技术向多系统集成技术发展阶段 ;l996年以后为多系统集成技术向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应用系统集成相结合的技术发展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全国各地累计已建成及正在建的不同类型(含智能住宅小区)智能化建筑(包括自称的)总数约接近两千幢(项)。但大多数属于处在上述第二阶段技术发展之中,且由于多方面原因,技术开通达标率普遍不高,多数效益效果不理想。

  我国实行智能建筑市场准入制度三年多来,目前全国已获得我国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颁发的“建筑智能化专项资质证书”的单位共有905家(含外商独资企业)。其中工程设计资质257家,系统集成商资质339家,子系统集成商资质309家。可以说,业内绝大多数有实力、有业绩、够条件的企业,都已规范有序地进入智能建筑市场。

  我国已经加入WTO。但进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将完全融入全球化国际主流市场机制,必须遵守WTO的原则和规定,履行相应的承诺义务。根据WTO协议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将使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现行的建设事业,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体制与WTO的规则和国际通行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整改革完善现行体系和体制的任务相当艰巨,形势紧迫。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mq2u.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新闻解读:信息化社会中的智能建筑:下

下一篇:大众用3D虚拟立体空间影像技术设计新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信息化 的智能建筑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