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产业正在滑向价格战的泥潭。
2005年8月23日,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在《有关开放源代码软件与商业软件知识产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软件业已出现类似家电产业的恶性价格竞争的现象。报告称,“在一些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中,由于恶性竞争,中国软件费用被压得很低,开发商不但无利可图,甚至起码的开
发和服务成本也难以为继。中标的企业被迫使用盗版或者偷工减料,不按要求开发软件和提供服务,导致出现经济学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哀鸿遍野
事实上,国内软件业整体利润率的大幅下滑并不是今天的故事。国内风头最劲的两家ERP厂商金蝶国际与用友软件2004年财报显示,金蝶与用友的利润率分别从2001年的16%和24%下滑至2004年的13%和11%,两公司2004年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7.3%与7%。
最不幸的玩家当属四川的托普软件.2004年上半年托普亏损达6亿多元,董事长兼总裁宋如华黯然离去。
的确,曾经笼罩在“知识经济”代言人头上的绚烂光环正在褪色,5%左右的平均利润率使软件企业普遍陷入了尴尬困境。如今,在软件业弥漫着一股“悲凉”气氛,业内出现的极端的说法危言耸听——“中国软件产业已经面临崩溃”。
举步维艰的软件企业开始各寻出路,退出、坚守还是转型的确是个痛苦的选择。人们发现,领军电信、电子政务、社保、税务等行业信息化的东软、创智、浪潮等企业都开始了痛苦转型,或着力开拓软件外包业务,或者是“牵手”国际软件巨头。
“由于市场集中度不够,国内的ERP企业长期存在‘好的长不大,差的死不了’的现象,无法进入‘大者恒大’的良性循环,小企业不计成本的低价竞标不但对大品牌造成冲击,同样也伤害了自己。” 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指出,国内前十大管理软件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40%左右,而并不是分析师希望的合理比率——80%。而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统计,2004年,通过“软件企业”认定的企业有15000家,其中90%是小企业。
“低价项目在实际运作中往往无法维持人员、业务流程改造、软件开发等一系列费用支出,当然更不能兑现对用户的服务。既然客户没有获得利益,软件企业自然不会有太大发展。”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认为,“大企业无法得到更多市场份额,小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提高产品质量,是导致价格战恶性竞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