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家倡导发展节能建筑,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进展十分缓慢,一度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节能建筑好处多多
通俗地讲,节能建筑就是“冬暖夏凉,能节约能源的房子”。从广义上来讲,节能建筑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
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天奇花园建于1999年,是重庆市第一个建筑节能小区。据北碚区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个小区节能房的最大特点是通风透气,整幢房从屋顶到地面,都由一个通风道相连。楼房的建设采取了首层架空方式,每幢楼的底楼与地面都留有1米多的空隙,空隙与屋内的通风道相连。这样做,既防止底楼潮湿,又能为屋内传输流动空气,也有利于防温散热。
走进这种节能房,明显感觉比室外凉爽。凸形窗台上有两个可调节式风口,客厅顶部有百叶式风窗,而墙体上的风口则与整幢楼的通风道相通,室内外的空气得以对流。屋顶上也采取了一些隔热设施,除采取架空隔热外,还铺设了一种特别的浮土,方便散热。此外,天奇花园还采用双玻塑窗、节能墙体等新型隔热隔音新材料。所有的房屋都十分注重朝向,与当地的风向一致,使得空气与凉风对流。居民们告诉记者,节能房冬暖夏凉,住起来特别舒适。一般室外气温超过30度普通住房就成天开空调,而节能房既使室外气温超过35度,也很少开空调,节能效果十分明显。
重庆市节能建筑协会会长许永光介绍说,节能建筑的屋顶保温能力约为非节能建筑的1.5至2.6倍,外墙的保温能力约为非节能建筑的2至3倍,窗户的保温能力约为非节能建筑的1.3至1.6倍,节能建筑一般都要求采用带密封条的双层或三层玻璃窗户,其保温性能和气密性较好。当采暖与空调制冷时,可以相对节约50%的能耗。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新建的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如果这些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每年可以节约3.35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8000万千瓦,相当于4.5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仅此一项就可以为国家节约电力投资1万亿元。
推进建筑节能迫在眉睫
近几年,我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却是能源的巨大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资源的逐步枯竭、能源短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现在的GDP是全世界的4%,居第七位,而能源消耗却占到了10%,仅次于美国。据了解,在巨大的能源消耗是,工业、交通和建筑是能源消耗三大户。
据统计,我国的建筑能耗在上世纪70年代不到全部能耗的10%,到了2000年就占到了27%,现在已上升到近40%。这其中,采暖和空调所耗费的能源又有30%被浪费掉了。我国现有建筑达430亿平方米,而达到节能标准的不足5%。每年新增建筑面积达16亿至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新增建筑面积的总和。这些新增建筑中,97%是高能耗建筑。
由于许多建筑不能采用节能的结构、材料、器具等,建筑能耗日益突出,造成诸如电力等能源的紧张。以重庆市为例,这个市夏季空调用电量平均每户居民为500至2000千瓦时,加剧了电力供应紧张,几乎每年都出现拉闸限电的状况。在许多住宅小区,尽管配电系统年年增容改线,仍满足不了用电负荷的增长需求。因此,推行节能建筑势在必行。
节能建筑缘何“叫好不叫座”
据记者调查了解,尽管建筑节能工作有“百利”,但这项工作的推广和发展并不乐观,甚至出现了节能建筑“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重庆市建委科技教育处处长董勇说,早在1998年,重庆市开始启动建筑节能工作,制定管理办法,编制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并在北碚区、荣昌县开展了建筑节能试点工作,建成了节能50%的示范工程——天奇花园,标准编制和政策制定走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前列。去年,重庆市开工建设的节能建筑示范工程面积达124万平方米。尽管如此,此项工作的推广仍不理想,每年达到住宅节能设计标准的不足竣工住宅总量的5%。
开发商积极性不高是节能建筑发展遭遇尴尬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讲,建造节能房的成本比普通住宅高出10%左右,每平方米售价也“水涨船高”要高出100至200元。同时,建造节能建筑与传统的工艺不同,建筑设计从围护的结构、设计的角度、施工的角度、计算达到的系数等要比一般普通建筑复杂,需采用新材料,如多孔空心砖、保温砂浆等,施工要求高。开发商普遍认为,节能建筑与普通住宅从表面上看并无多大差别,消费者在短期内感受不到节能效应,再加上节能房的售价较高,市场需求不大,又无强制执行手段,因此积极性不高。
许永光认为,政策法规和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以及市场激励机制的缺失,也是阻碍节能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节能建筑的立法步伐缓慢,缺乏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体系,对已有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存在执法不严、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建筑节能相关配套标准、图集、规程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扶持建筑节能产业以及节能技术进步等方面,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市场激励机制。
推进建筑节能需突破技术和政策壁垒
专家们认为,节能建筑不可能自发地开展,必须采取多头并进的突围模式,突破技术和政策壁垒。首先应由政府主导,由国家立法,对建筑节能做出明确的规定;其次要把建筑节能作为实施公共服务、强化资源战略管理和加强环境建设的重要职能来对待;第三由政府实施建筑节能示范试点小区,通过示范工程以点带面推动节能建筑的发展。
具体而言,国家有关部门应对现有相关的节能法规进行补充修改,增加推进建筑节能的关键性内容,明确规定出激励政策,建立建筑节能法规体系。这样,一系列相关法规规章、奖惩办法与标准就有法可依,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建筑节能工作将由此走上法制化轨道。
与此同时,在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建设对新技术、新建材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中,要创新投融资体制,想方设法筹措开发建筑节能的资金,要制定经济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例如可减少土地出让金收益,或减少营业税等,不断研究探索建筑节能的发展基金,采取多元化筹措建筑节能资金的办法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的投入,为加快促进建筑节能提供资金保障。对气密性、水密性、保温性、抗风性和抗变形性、环保、隔音、防污、保温、隔热的特殊建筑节能材料要大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