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办的农产品、食品安全与品质检测技术学术研讨会上,11位来自全球著名分析仪器厂商的代表们分别向大会介绍了各自公司在食品安全与品质检测方面所推出的最新技术解决方案。
这些最新技术涵盖了色谱、色质联用、多级质谱、样品前处理、谱图库、数据处理、细胞检测、多基因表达、微生物鉴定、快速定氮技术、原子光谱等与食品安全与品质检测技术相关的各个方面。
从这些报告当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当今食品安全与品质检测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第一、食品中的化学性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的检测手段进一步丰富完善,新技术不断涌现,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日本岛津公司的EI源和NCI源并用的农药分析技术、美国珀金埃尔默公司的强化溶剂吹扫和大体积进样技术、美国WATERS公司的UPLC技术、美国ABI公司的串联四极杆杂交线性离子阱技术,美国热电(菲尼根)的Orbitrap离子阱质谱技术、美国瓦里安公司的GC/MS/MS技术等,而今后的发展方向则将主要集中在对于复杂基体中的超痕量物质的分析、大量目标物的同时分析、特定目标化合物的专属性分析等方面;第二、数据处理更加趋于自动化,从而达到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干扰的目的。本次会议,安捷伦科技的代表介绍了该公司的解卷积报告软件(DRS),该软件由安捷伦质谱工作站、自动化质谱重叠合法和识别系统(AMDIS)以及NIST检索三部分组成,大大提高了对于复杂基质中微量化合物的定性能力,并且在SCAN和SIM两种模式下均可采用DRS进行数据处理;第三、以简化样品前处理为目的的新的分析技术的出现,以德国耶拿公司的直接固体进样技术和德国Elementer公司的Dumas快速定氮仪为代表,这些技术的出现将极大减少分析人员的工作量,缩短分析样品的时间,并且减少了样品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有机废液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第四、以基因芯片技术、流式细胞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实时定量PCR技术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分析手段开始应用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特别是在食品中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面。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公司的代表所作的报告中,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广告式的产品宣传。相关技术的发展历程、不同技术优劣的细致比较、国外最新的应用进展、新技术原理的详细阐述、大量应用实例的佐证、未来技术发展可能的走向等等方面在这些报告中均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体现。当然,由于报告内容丰富但报告时间有限,而每一个厂商代表都希望能在短短地二十几分钟内将尽可能多的信息传达给听众,往往忽略了听众的理解接受能力。
令人忧虑的是,从本次会议透露出的信息看,在精密科学仪器领域,国产仪器的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正在进一步拉大。这不能不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警惕,国产仪器如何在样品牌强大的技术、市场等优势面前,杀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将是摆在中国“仪器人”面前的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