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大港区委获悉,今年下半年,大港区除了打造国家级生态石化基地、适用人才培养基地外,更重要的是打造海水淡化基地,大港区将建亚洲最大海水淡化厂。
在滨海新区,水资源匮乏是经济发展的一根软肋,为此新区采取有力措施,节约水源和能源,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建立以水资源梯级利用、分质供水和循环利用相结合的水资源体系。据介绍,大港区打造的海水淡化基地,是以新加坡凯发集团海水淡化和大港发电二站海水淡化项目共同形成的海水淡化基地,届时,大港区将成为日生产能力达55万吨的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海水淡化生产基地。
占地180亩日产55万吨
海水淡化,简单地说就是通过高温、蒸馏、反渗透等工序把普通海水变成淡水的过程。新加坡凯发集团将于2007年建成一期10万吨/日、 2008年建成二期达到15万吨/日生产能力的海水淡化项目。加上大港电厂现有的海水淡化处理能力,以及将要加盟到海水淡化基地的神华集团,届时大港区将成为日生产能力达55万吨的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海水淡化生产基地。
据介绍,新加坡凯发集团是专业从事大型海水淡化、自来水和废水水处理工程建设公司,即将建设的海水淡化厂被命名为天津大港新泉海水淡化有限公司,规划位置为津歧公路东侧大港电厂对面,大港区古林街内,规划占地180亩。海水淡化厂建成后,每日淡化能力为15万吨。一期建设海水处理能力为日产10万吨,投资9000万美元,于2006年7月建成使用。二期为日处理能力5万吨,于2008年完工。据大港区海洋石化园区负责人介绍,该厂投产后海水淡化成本为每吨4元,低于其他工业用水水价。该海水淡化厂所淡化的海水来自大港电厂冷却发电机组所用的冷却水,通过电厂排水渠穿过津歧公路引入厂内。其淡化后的海水全部用于工业用水,主要提供给大港海洋石化园区内企业,以及即将进入园区内的大项目用水。
凯发集团还将延伸产业链条,投资9亿元,对浓盐水进行深加工,日产5000-6000吨工业用盐,形成年产180万吨工业用盐的海水淡化和浓盐水深加工一体化生产企业。同时将带动盐业
物流和盐化工的发展。
由工业供给转向民用
海水淡化现已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在人们对海水淡化的谈论中,大港发电厂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大港电厂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中国率先进行了以海水代替淡水直接用于工业循环冷却的探索,取得了极大成功,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每小时处理100吨海水的冷却中试工业试验装置,年利用海水超过10亿立方米,每年节约淡水160万吨。
大港发电厂地处渤海之滨,地下水资源匮乏,而且多为苦咸水,但海水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港电厂淡化出来的海水除了提供工业用水之外,还进行海水淡化水的民用开发工作,先后开发了海得润滋纯净水、矿化水、果味饮料等系列产品,并为医院、食品加工企业和电子生产厂家提供高纯度淡水。
目前,海得润滋品牌已经从单一的水产品转化为集海水淡化民用、建筑材料、宾馆、旅游等多功能服务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借助海水淡化的优势,“向大海要效益”已经成为大港发电厂加快企业综合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人们节能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港电的海水淡化技术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淡化成本相当于自来水价
在采访中,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天津正在实施工业东移,建设滨海新区,预计滨海新区今后每天将需要数以百万吨计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在这种背景下,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就成了濒临渤海、有着153公里海岸线的天津解决水危机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天津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主要靠外调的滦河水和黄河水,但外调水的供应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即使今后有南水北调的水可以补充,其供应能力和价格如何也是一个问题。
据介绍,现在大港地区要处理的海水,国际学术界一般称其为“苦咸水”。
由于盐度较小,亚海水的淡化成本比海水要低:一吨海水淡化后可以获得350— 400千克的淡水,而一吨亚海水淡化后可以获得750千克左右的淡水。大港区将要打造的海水淡化基地,淡化成本相当于自来水价。
(北方网—每日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