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和国家环保总局4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公告,叫停河南、河北、贵州、内蒙古等9个省、自治区的32座违规电站项目,设计装机总容量达1711.4万千瓦,其中河南有11座。按照每万千瓦造价5000万元估算,河南违规项目已先期注入的25.52亿元资金已化为泡影。
小火电凶多吉少
河南被叫停的电站占被叫停电站总数的三分之一,但装机容量仅占总数的12.76%。而违规电站为10座的内蒙古,总装机容量为860万千瓦,是河南的4倍,这说明河南小火电居多。而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河南已经制定了逐级关停小火电的计划,并将不再审批新的小火电项目。
有关专家认为,哪些电厂未经审批,地方有关部门心里有数。但因为建电厂既能显示招商引资的业绩,又能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所以一些地方政府便采取默认甚至纵容的态度。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谷建全对上述观点表示赞同。小火电与大火电争煤争水争得很厉害,小火电的运行成本高,如果再强制上脱硫项目,肯定赔钱。他认为,上小火电项目是一种目光短浅的非理性行为,停建风暴过后,大项目补办有关手续后有望开工,而小火电则凶多吉少。
“大项目所需资金数额巨大,停建的损失也大,而项目建设时间越长,损失也越大。”谷建全提醒企业,不要以为有煤就可以上电厂,还要考虑水源、占地及运输等问题。
盲目投资教训深刻
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没有错,因为要调整整体布局;地方上项目也有道理,因为要用电。那么,该谁为项目叫停造成的损失埋单?
“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喜欢搞一黑一白。黑是煤炭,白是铝锭,把黑和白连起来的是电。各地争着搞煤电铝一体化,把上电站项目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摇钱树。”据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博士介绍,在地方政府看来,引进1个电源项目,相当于引进10个其他一般项目。
有关专家认为,电力投资过热加剧了煤炭供应、交通运输和发电设备制造能力紧张以及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矛盾。叫停这些项目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国家对高能耗项目的限制。
冯德显认为,砍掉并不全是坏事,而叫停事件传递给各地政府和投资者的信息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能搞,否则国家、投资者和有限的资源都将成为违规项目的埋单者。此次包括河南在内的违规项目被叫停,带来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