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广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承东启西的地理区位,特别是作为出海出边最便捷通道的优势和枢纽作用日益显现。多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我区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围绕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区,以及构建南宁-凉山-海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建设的大格局,统筹规划,力促
交通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实现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区已形成公路、铁路、内河、民航相连接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形成通往东南亚的东、中、西三条水陆交通通道以及空中通道,广西出海出边大通道正向国际商贸大通道昂首挺进,为现代
物流的网络化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呈现现代国际性区域物流中心的良好发展前景。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以来,我区交通基本建设持续迈出大步。特别是在去年,我区交通基本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130亿元,同比增长46.5%,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10多亿元。全区现有公路总里程近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00多公里,另有在建高速公路1000公里,初步构架起东承广东、西启云贵、南连越南、北接湖南的出省、出海、出国的高速公路主骨架。今年,我区进一步加快国道主干线、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和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广西境段的建设进度,计划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20亿元,新增公路里程1500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238公里,使全区高速公路达到1400公里,全面打通与广东等周边省以及与越南相连的高速公路的“断头路”。
航空方面,我区民航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成都等众多城市的国内航线以及香港的地区航线,还将争取开通与东盟国家城市的航线。
在港口水运方面,我区作为大西南通江达海水运大通道也已显现雏形。防城港、钦州、北海沿海三大港口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20多个,总吞吐能力近3000万吨近年来,为了发展临海工业和扩大对外开放,我区又集中力量开展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大力建设深水航道和深水泊位。按有关规划,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时,我区沿海港口将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61个,综合吞吐能力达到8500万吨。我区内河航道整治的不少项目已经完工,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达3000多万吨,其中贵港港吞吐量已超过千万吨,跃居中国西部内河第一大港。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原本处于全国路网末梢位置的广西铁路,一跃成为备受瞩目的“自贸区”的“钢铁通道”。黎湛、湘桂、焦柳、黔桂、南昆线以及区内地方的南防线等铁路与全国路网相连,并经过凭祥与越南的北南铁路接通。广西铁路网络日益发达,复线里程已达480多公里,电气化铁路510多公里。主要干线列车最高时速120公里,日均旅客列车运行80多列、货物列车600多列。去年9月,铁道部长刘志军专程来广西,与广西签署《加快广西铁路建设一揽子计划》,商定2004年开工建设洛湛铁路广西段,并实施黔桂、南昆、南防铁路的扩能改造等项目,新线建设和既有线路改造里程将达2800多公里,总投资达400亿元。洛湛铁路将于2008年建成,届时,广西仅剩的两个不通火车的地级市——梧州、贺州将结束没有铁路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