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1998年已经走出长期缺电的局面,在电力和资金两方面都出现了过剩,为什么短短两三年内形势发生了如此大的逆转,今年更出现了大面积的全国性“电荒”?电力市场研究专家、上海大学言茂松教授认为,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经济发展、电力建设计划保守、天气高温等综合因素造成的,但另一方面,“电荒”也暴露出中国电力投资体制的问题。当前的电力缺口固然可以通过加强负荷管理“削峰填谷”加以解决,但此举只能解燃眉之急,如不尽快进行电力投资体制改革,两三年后,中国的电力市场还有可能发生更大危机。
言茂松认为,在电力市场上,电力投资市场和交易市场互为条件、互相影响,左右两大市场的则是内部电价。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电力体制改革还只限于交易市场,投资市场基本没变,依然是计划控制,政府审批。由于电力投资周期很长,等到市场供需出现问题以后再采取措施,则为时已晚。如果不尽快建立既鼓励投资又风险自担的良性循环的投资机制,中国的电力供应状况难免会出现时而过剩、时而短缺的摇摆局面。
他还认为,眼下中国重组后的发电公司和投资公司对电力投资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其实不过是前一阶段政府直接鼓励投资的政策带来的延续,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位专家指出,由于电力投资涉及到土地、安全、环保、技术、资源等众多方面,因此投资项目的审批是必须的,销售电价涉及到千家万户和国计民生,也应该审批。但上网、备用、输电、调频、调压、堵塞、配电等近十种电力系统内部的结算电价,则不应再直接审批,而应交由市场进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