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表明,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开发水平从来就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并服从于一定的经济发展模式。采取跨越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我国小康社会步伐,需要有强有力的能源支撑,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能源经济发展方式,将能源循环经济作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
突破传统经济模式
跨越式发展,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模式。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可持续性,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情况下,提高跨越式发展能力,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依靠大自然禀赋的线性经济模式,创造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跨越式发展需要对各种资源因素包括对能源资源充分把握和科学利用。长期以来,在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缓慢、生产力增长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的经济运行方式遵循着“资源消耗———产品工业———污染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模式,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在这种经济运行方式中,生产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现象,直接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恶性破坏,构成了对跨越式发展的最大威胁。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一段时间内,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将处于较高水平,自然资源仍然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基础。为了加快发展,我国选择了以可持续为坚强支撑的跨越式发展道路,资源禀赋的有限性和对资源利用的无限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因此,必须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模式。
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仍然以生产过程末端治理为主。这一模式曾经对于遏止环境污染的迅速扩展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环境恶化、资源枯竭无法从根本上得到遏止,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传统的依赖增加能源消耗谋求经济发展的线性经济,所依赖的能源都是储藏地下及数量有限的能源,而且不可再生。所以,当各种可用资源逐渐从稀缺走向枯竭、环境条件恶化加剧的时候,如果不能结束末端治理模式,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就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发展能源循环经济
自上世纪90年代在全球兴起以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为人们所接受。它针对工业化运动以来的线性经济而产生,建立起资源节约、控制废弃物产生、反复利用自然资源的循环机制,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中去,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的线性增长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就此而言,可以说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循环经济是囊括了各种经济因素在内的庞大的经济系统,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能源循环经济。深层次地研究循环经济,首先应该从资源结构、资源作用、资源在经济发展、尤其在跨越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分析。将能源循环经济作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依据主要有四方面:其一,从当前的国际能源形势考虑,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环节;其二,从我国的能源形势考虑,能源短缺不断地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增长;其三,从我国西部能源省、区跨越式发展考虑,能源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依托,对于贵州、云南、陕西、内蒙古、新疆等能源大省,则是重要的经济支柱;其四,从资源利用效率来看,我国仍然处于能源低效率、增长粗放型阶段,能源利用效率仍然很低,能源消费强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
推进跨越式发展
1、战略思路创新:树立科学的能源观
传统能源观认为:能源资源可为人们随心所欲地开发、获取、利用,甚至能源资源具有无限性;自然生态的自净能力具有无限性,完全可以自我化解和消除社会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能源与经济之间的正相关性是被动的适应关系,“数量能源”是其理论依据的基础。这最终形成一种“能源资源———能源产品———能源废弃物”的单向经济。据统计,我国常规能源资源总量为4.05万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5.5万亿吨,占89.3%;原油940亿吨,占3.5%;天然气38.14万亿立方米,占1.3%;水能5.92亿千瓦时,占5.9%。已探明能源资源总量为8231亿吨标准煤。虽然我国能源资源总量名列世界前列,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很低,就此而言,我国仍是资源贫乏国,煤、油、电供给将长期趋紧,无法承受高耗能产业“吞噬”资源之重。发展能源循环经济要把对能源的认识从传统陈旧的能源观中解放出来,树立能源有限、能源开发需要全过程控制污染、能源经济就是生态经济、以最低的能源消费实现最大的经济发展、以“质量能源”为理论依据的新型能源观。
2、发展模式创新:构建新的产业体系与发展模式
确立优先发展的产业。现在能源资源富足地区,所建立的产业,不能再是初级能源资源产品输出型,而应该是尖端技术效益型。如,煤炭资源富足地区,不能再是简单的采煤卖煤,而应把煤电一体化、电解铝、硅铁、硅钙、煤化工、煤转油等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使其成为我国高载能产品的生产基地。同时,大力开发水电能源,优化能源结构。现在世界各国都采取优先开发水电的政策,许多国家的电力工业中水电开发占据很大的比重。例如,水能资源丰富的巴西,水电比重高达93.2%,挪威、瑞士、新西兰、加拿大等国水电比重都在50%以上。
3、科技创新:优化能源结构
确立向科技要能源的思想,大力推广运用先进能源技术。以易造成高污染的能源、新能源为能源技术创新重点。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其在世界竞争中的优势,极其重视能源技术政策问题。如,美国历届政府都将能源技术问题作为关注的热点,日本虽然是能源资源小国,却是能源技术大国,不断调整能源技术方向和能源技术政策。我国能源结构与世界其他国家显著不同,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主要位置,传统的煤炭开发对自然界造成严重的污染。煤炭是可以洁净利用的能源,若全面采用燃烧前的煤炭加工和转化、煤炭燃烧、燃烧后的烟气净化等洁净煤技术,每年可以减少上千万吨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6000亿元;同时通过洁净煤技术,以弥补液体燃料的短缺,弥补石油资源不足的问题。传统的能源开发技术和生产管理水平使我国能源利用效益低,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较高,目前我国8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总量的73%。按此推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的工业部门每年多用能源约2.3亿吨标准煤。因此,要通过大力推广运用先进能源技术,节约大量能源,实现向技术要能源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