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获得神华集团、中信泰富两大股东的同意后,华能集团在内蒙古当地政府的积极撮合下,最终将其在北方联合电力公司(简称“北方电力”)的股份,由20%提升到了51%的绝对控股地位。
在6月22日举行的签字仪式之后,华能集团正式成为北方电力的“当家人”。
重组后,北方电力的股权结构为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占51%,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占20%,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占20%,内蒙古电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占9%。此前,华能、中信泰富、神华和内蒙古电力投资公司四家公司的股份构成分别是为20%、20%、20%、40%。
而在华能控股北方电力之后,其控制的电厂从原本的3400多万千瓦,一跃达到4098万千瓦,装机容量继续稳坐五大发电集团的头把交椅。
目前,北方电力的人事权利已经交由华能管理,北方电力的董事长乌若思已被换下,新上任的董事长是该公司原副总经理冯大为。
神华集团也有意出售部分其持有的北方电力股份给华能集团,但具体的价格等问题双方还需具体协商。该计划如若顺利实现,华能在北方电力的股份将进一步扩大。
机会与风险
自2002年底电网与发电集团分家之后,北方电力成为内蒙古最大的发电集团。目前,北方电力在建规模为1086.8 万千瓦,可控装机容量达 659 万千瓦,占内蒙古发电市场容量的60%左右,资产总额近320亿元。
内蒙古是全国煤炭资源大省区,而北方电力就控制了相当丰富的煤炭资源。
2004年,北方电力先后与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市、呼伦贝尔市签订共同开发煤电的协议。以此为基础,三大火电群计划到“十一五”期末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500万千瓦。
今年,北方电力又成立北能公司,专门开发煤炭项目。目前,该公司已经取得5个直属煤炭开发项目,总面积各约400平方公里,计划到2007年产煤1000万吨。
另外,北方电力还参股了鄂尔多斯市塔然高勒煤田和锡林浩特市胜利煤田。
2004年9月,北方电力与宝日希勒煤业公司签署了煤电联营协议。该协议的签署,不仅解决了北方电力的煤炭供应问题,更促进了北方电力煤电一体化战略的实施。
此番华能成功掌控北方电力,无疑为华能在内蒙古这个煤炭基地获取更多资源带来了契机。
华能的定位是建设以电为主的能源公司,围绕电力的核心产业适度投资发展金融、煤炭,以及与煤炭运输相关的铁路、港口、航运等产业,做到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发展。而掌控了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北方电力之后,华能在煤炭领域显然将有更大作为。
不过,北方电力一位高层说,华能控股北方电力,就目前看来,仍具有两大风险:一是北方电力虽然去年盈利情况良好,利税达到19亿元,但是今年却可能出现亏损;另一个风险则是,近期北方电力公司将收购集辽铁路部分股份,集辽铁路的亏损如何扭转也尚无明确办法。
该人士介绍,北方电力近期将出资20亿元,购买目前尚处亏损状态的集辽铁路30%的股份,并成为该铁路的第一大股东,该项投资可能会对北方电力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连接内蒙古东西两侧的集辽铁路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地方铁路,现有多个股东。
虽然到目前为止,北方电力尚未与内蒙古方面签署购买集辽铁路的协议,但据知此事已得到华能高层的支持。
该北方电力人士坦言,对于集宁铁路是否能够在近几年内扭亏为盈,尚无明确把握。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考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运力紧张难以缓解的现实背景下,拥有一条相对控股的铁路,对于保证北方电力及华能在内蒙古境内的其他电厂的煤炭运输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该铁路客源情况尚算不错。
并购大趋势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可预期的时间内,地方电力集团将受到央企五大发电集团越来越大的冲击。因为在市场化较为充分的今天,煤炭企业的一视同仁,使规模化经营的五大发电集团更能以规模优势获得相对更低的电煤价格,相应的发电成本也可能降得更低。而加之未来深入推进区域电力市场改革,实施竞价上网,地方发电企业的日子可能会更加难过。另外,由于发电企业前期投入巨大,而大型发电集团往往更易获得银行信贷。
比如华能集团控股北方电力,可以使华能在资金、人才、管理、市场上的优势,与北方电力的资源、地理优势实现互补,为北方电力在区内和区外的发展拓展空间。
事实上,2004年12月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简称“中电投”)便签定协议,全面收购了吉林省能源交通总公司(简称“吉林能交”),是为央企发电集团并购地方发电企业第一案。
吉林能交办公室主任介绍,目前双方的许多细节包括最终的收购价格都已经基本谈妥,但吉林能交尚未交由中电投管理。这其中一个原因是,该部分资产可能归并到中电投下属的上市公司中电国际,牵涉到上市公司的程序问题,所以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但最迟到2005年底双方将办理完所有交接。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韩文科介绍,央企五大发电集团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35%左右,地方电力集团占65%。
韩文科说,作为地方国资企业的地方发电企业,如果资产卖掉后,能够得到较好的保值增值,这对专业化不是很强的地方电力企业应该算是一个出路。目前国家对于五大发电集团收购地方发电企业并没有明确态度,基本上还是按照市场化的方向往前走。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电力集团之间的并购参股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无论是央企对地方企业,还是地方企业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