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其已经成为能源消费大国,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已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全年原油消费量达到2.5亿吨以上;而2004年原油消费需求量也达到2.75亿吨,进口原油数量超过1亿吨。目前中国的汽车、钢铁、化工行业都处在高速发展期,石油需求量的增长趋势将会延续,可以预期未来中国石油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同时摆在中国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石油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
从十年前开始中国就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因此寻找国外油气资源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开始全球能源战略布局之路并谋划全球能源合作,加大力度进行油气资源及矿山的勘探、开采等能源开发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从中国公司目前的国际运作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对石油等资源不断增加的需求促使更多的中国公司在海外进行投资,而中国政府也明确表示支持中国公司寻求海外能源合作。中国国有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曾有意向收购美国的石油公司,但由于中国企业在相关的海外收购方面的财务和法律经验非常欠缺,对于迅速做出重大决策尚显能力不足,因此收购海外较大规模的企业并非易事。而为避免对中东地区的原油供应过分依赖,中国正积极与伊朗、苏丹、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发展关系,加大力度拓展能源供应渠道。中国政府在与委内瑞拉签署协议投资3.5亿美元于几块已经开发的油田并从该国每月进口12万桶燃油之后不久,作为增加能源供应渠道而实施的战略计划的一部分,中国与加拿大就投资加拿大石油资源已基本达成总体协议,内容主要涉及能源合作问题,包括投资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油砂项目。目前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内的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对入股油砂项目均表示出较大兴趣。
其他中国公司也在积极地进行海外收购活动,同时中国已在非洲投资一些地块准备进行油气勘探,并在非洲建立了炼油业务,而在苏丹的一项大型钻探业务已经开始产出原油;鉴于中国国内油田产量的不断下降,中国最近签署了在西非国家加蓬从事老油田复采的协议;而中国公司在南美不断开辟石油、铁矿石和其他原材料的供应来源,其投资迅速增长。在中国加大力度进行能源开发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与亚洲邻国以及美国和欧洲在能源方面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日本作为能源需求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能源对其经济发展同样非常重要。为此,这两个在历史上曾经进行过战争的国家围绕着能源问题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而从俄罗斯石油管线的争夺到东海海域天然气勘探主权和界限的争论便可看出端倪;进入2005年,日本和中国围绕东海地区海底天然气田产生的较量和博弈态势日益明显。目前世界各国对全球石油资源的争夺已进入高潮阶段,对于美国而言,全球石油资源的战略布局以及石油的开采区域和运输线路等关键点的调整工作已基本完成,而印度经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因此对以石油和天然气为核心的能源也产生巨大需求并对石油需求量的增长趋势将会延续,可以预期未来印度石油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
预计2005年至2007年间,印度对石油的需求将每年增长近4%,而印度原油需求的70%依靠进口。现在印度政府和印度企业也开始进行全球能源战略布局,从印度与伊朗和俄罗斯达成数十亿美元的能源交易我们便可窥见一斑。印度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就印度将从伊朗进口液化天然气并开发两处伊朗油气田在新德里签署初步协议,估计协议价值将达400亿美元。同时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正对计划投资俄罗斯石油集团尤科斯的部分业务与俄罗斯有关部门进行谈判。
所有的数据和信息清晰地表明印度和中国正在进行竞争,包括争夺能源供应。在能源成本居高不下、对进口石油过度依赖的背景下,中国已经决定成立一个统管国家能源安全大局的新机构——国家能源办公室并已经开始接管以前由较低级别部门负责的事务。国家能源办公室将负责监管国有能源企业并负责管理正在筹备中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项目,有权制定和实施综合性能源战略,内容涉及获得国外油气资源、解决国内煤炭供应和运输瓶颈、缓解电力短缺、敦促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降低污染等各个方面。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亚洲国家都在全力开拓能源市场,而目前全球能源市场的竞争格局非常清晰。美国在全球能源竞争的战略布局已经形成,中国、日本与印度等高速发展的经济体都在进行能源产业布局,我们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欧盟也将会在能源方面进行战略调整。可见全球各个经济体都在围绕能源问题进行战略部署,而且这种能源竞争将会愈演愈烈。中国正在谋划全球能源战略布局,为中国未来获得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国家能源办公室的成立表明中国将试图制定更完备的能源战略并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给予更大关注。同时我们认为虽然能源将成为中国经济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力的关键要素,但是中国企业的海外能源扩张应避免盲目性,而且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中国政府都应急需建立起着眼于今后三十年到五十年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瞻远瞩的国际能源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