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建筑节能刻不容缓 制约资源有效利用六大问题

建筑节能刻不容缓 制约资源有效利用六大问题

发布时间:2005-07-15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建筑节能 六大问题

导  读:

   “我国建造和使用建筑直接、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6.7%,用水占城市用水的47%,使用的钢材和水泥分别占全国总使用量的30%和25%......”建设部总工程师王铁宏用这样一组数据提醒人们:建筑节能已刻不容缓。
 
  其实,建筑耗能只不过是我们在不经意间浪费和消耗资源现象的“冰山一角”。一些专家学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后的半个世纪将是我国完成工业化过程的时期。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全球资源日趋紧张,按照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资源高度消费的模式发展已不可能。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正视制约资源有效利用的六大问题。 

  尚未从战略高度认识资源危机问题

  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公众急需增强资源危机意识。然而,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依然认为中国“地大物博”,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很多年轻人没有体验过缺水、缺电、缺粮食的滋味,总认为现在谈论资源危机为时尚早,或者是“危言耸听”,甚至一些领导干部也没有充分意识到资源紧缺将带来的严重性,往往把“节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口号化”。

  专家认为,如果从上到下不从战略高度看待资源危机问题,不注意培养全民的节约意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将受到制约。

  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尚需落实

  经济粗放增长的背后是发展观、政绩观的偏差,虽然现在各地都在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但一些地区、部门和行业在“政绩冲动”的主导下,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忽视了由此带来的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叶青说,现在的经济局部过热主要是政府主导下的对资源过度开发,这是吃“子孙饭”。我们要算大账,算长远账。为了谋取长远、可持续的发展,即便适当牺牲眼前的发展速度也是值得的。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剧资源供需矛盾

  据专家介绍,在研究制定“十五”规划前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总体上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一些资源、能源品种供应出现相对过剩的局面,甚至“负增长”,这使有关部门在全局判断上出现失误,造成经济建设规划布局不尽合理。

  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态势,2003年、2004年GDP增长速度达到9.3%和9.5%。经济增长的粗放方式导致建设规模过大、投资需求膨胀、煤电油运紧张、价格水平上涨、经济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带来了十分尖锐的资源环境矛盾。虽然可以通过扩大进口从某种程度上满足国内需求,但重要资源的外贸依存度过大或过快上升,将存在着明显的市场、价格风险和安全问题。

  科学消费方式尚待培养

  近年来,在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引导下,出现了消费规模扩大、结构升级和消费层次多样化等新变化。但全球背景下的消费主义对中国的侵蚀也日益明显,其表现是中国成了全球新兴消费主义的国度和世界奢侈品开拓的新天地,全球各大名牌时装、奢侈品纷纷进驻国内各大城市,年轻的奢侈品消费群体骤增。

  在市场需求下的大量豪华包装占用更多的资源,而且这些包装很难被回收,造成了纸张、橡胶、玻璃、钢铁、塑料等资源浪费;开跑车、享受大餐、经常性的洗浴消费等,这将带来石油、天然气、电力、水等资源的极大浪费。

  调动全民参与节约的经济或行政手段不足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大力推广各种节能措施,但一些节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面世后,由于缺乏必要的行政或经济手段推广,没有强制性地要求使用,老百姓不能从中得到实惠,因此也不肯为这些节能好技术“埋单”。

  长春市发生的事耐人寻味。一新建居民小区安装了循环用水系统,但不久就停运了,原因是居民使用循环水支付的费用太高,业主愿为节水额外付费的积极性越来越小,终因拒交费用使循环用水系统被迫叫停。对老百姓来说,节能虽然与己有关,但远不如“省钱”直接。

  缺乏严格标准限制高消耗和浪费行为

  今年2月,长春市发生了一起洗浴中心“窃水事件”,几名最终被判刑的业主在法庭上表示,没有想到当初为了降低经营成本的窃水行为,竟会是犯罪。

  同样,国家虽然从1996年7月1日起就颁布了新建筑必须实行节能50%的强制性设计标准,但达此目标的只占同期建筑总量的不足10%。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等专家认为,需要用立法等强制手段来解决浪费问题。若全国所有场所均采用节能灯,其效益相当于两座三峡电站的发电量。然而,我们却没有制定相应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开发、补贴和推广节电产品。大城市的空调和冰箱消耗电量巨大,应立法淘汰陈旧高耗能的设备,并推广省油、省钱的小型汽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日前表示,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构建节约型社会应成为“十一五”规划重要任务。我国将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坚持和实施节约优先的方针,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都要把节约资源放在突出位置,降低消耗,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各级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相应政策如能落到实处,必将有助于节约型社会的早日建成。 



本文地址:http://ca800.com/news/d_1nrusj6oamkau.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清华同方携手苏州打造智能消防

下一篇:我国今年启动七项重点节能工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建筑节能 六大问题
  • 十三五助推山东省加快发展数控装备,建筑节能一体化与可视化工厂并行

    山东省在建筑领域大力推进建筑装装备的数控改造提升,并积极定制节能率高达75%的行业指导规范,紧跟北京建筑节能一体化与节能公布的标准。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数控装备的应用,及时推广到一线工地。

  • 建筑节能2015年计划节约1.16亿吨标准煤

    《“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里面明确提出,到2015年要节能1.16亿吨标准煤,相对“十一五”增加16%,按照每吨标煤700元计算,建筑节能计划节省800亿元以上。

  • 中国建筑节能之路需走出自己的模式

    建筑节能目前有两种路径可走,一是“与国际接轨”,即高标准、高舒适,然后通过太阳能和高技术实现“零能耗”,这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节能途径。另外一种路径则是继承传统,坚持绿色使用模式,在目前用能水平条件下通过技术创新来全面提高建筑的服务水平。

  • 楼宇经济vs建筑节能:自动化产业将兴起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楼宇经济各方投资有望达到5000亿,而作为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建筑节能的发展前景也不容小觑;在社区智能化的过程中,除综合布线、社区安防等主导性要素外,“楼宇自控”这一专有名词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 喷涂聚氨酯泡沫塑料市场需求巨大

    目前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十分重视的大事,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充分重视节约能源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做到从节约资源中。

  • 绿色建筑是我国未来发展趋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其中包括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

  • 挖掘建筑节能潜力 助力节能增效

    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国家坚强型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开展对“配、用电”环节的智能化、高效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合理满足“三个需要” 专注提高核心技术

    智能仪表是楼宇能源管理系统的数据信息源头和节能降耗的控制终端,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设备之一

  • 新闻分析:智能建筑建设中应注意的六大问题

        目前,我国的智能建筑正在蓬勃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更快。智能建筑是原来建筑物中的弱电系统在质上的飞跃。这种变化,势头之猛、之快,使不少人在认识上产生误区,管理跟不上,而导致在当前智能建筑的建设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业主方面     在“智能建筑”热面前,贪多求全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