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成为社会技术创新主体”是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制造业的理论概况和实践总结。如何让国内的企业学会在基于科技创新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加快实现我国制造业向高端的跨越,让企业成为社会技术创新主体,是政府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004初,北京市科委提出的三大科技行动中的“引擎”行动,就是对“让企业成为社会技术创新主体”的有益尝试:企业技术创新应该是集科技、组织、市场创新为一体的综合创新,目的是让技术最快速的成为社会生产力;现阶段政府工作目标之一,就是努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组织的政企研合作,是实现构造带有集团特征科技创新引擎目标的重要前题。
制造业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标志。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已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总规模已进入世界前列,很多工业品已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占有的工业品多数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之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技术特别是制造技术落后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目前,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发展自己的制造业,在传统制造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支撑现代制造业的骨架和核心。要振兴我国的制造业,首先要大力发展作为制造业之技术支撑与生存主体的先进制造技术。要把先进制造技术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让社会各界对制造技术有一个新的认识,并形成政府引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推进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是国家目标,是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国家、行业、企业共同利益所在,必须由个别部门上升为国家行为和全社会行为。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是一项量大面广,技术难度大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离不开国家的扶持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在组织推动,规划协调、政策导向与资金扶持等方面发挥作用;其次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三是要将引进、消化国外先进制造技术与自主开发创新相结合;四是积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技术与设备,大力发展先进、高新制造技术及其产业;五是将“求远”的教育与“求近”的培训相结合,大力培养创造型人才,努力提高制造业人员素质。
1991年,北京市政府、市科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支持首科集团成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和产品创新企业——凯奇新技术开发总公司,并引导该企业参与到制造业的变革之中。14年来,公司在创造“高压大功率变频器、批量出口高端数字控制器”等若干个国内行业第一的同时,对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接轨,供需市场由卖方向买方转变,产业结构由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转变等转型时期如何提升制造业水平,构建制造业不同领域的创新主体,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2004年,首科集团又在市政府、市科委支持下,以北京凯奇数控设备成套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为主体,经过优势整合重组后成立了北京首科凯奇电气有限公司(简称凯奇电气)。新公司将以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为已任,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尝试把新技术开发能力向新产品开发能力转化,把新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使其产业化、规模化,以科技领先塑造“凯奇”品牌,以“经营管理市场化,科研成果产业化,产品开发规模化,生产产品品牌化”为目标,培育打造直接电驱动领域技术先导型企业,构建新的创新主体。但首科集团及凯奇公司只是对制造业某一领域的加速发展进行的积极尝试,要想加快实现我国制造业整体向高端的跨越任重而道远。
综合分析,世界制造业竞争异常激烈,老牌制造业强国正在“反省自我”重塑优势,如日本制造业在生产方式、专利技术、质量品牌、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正在提升潜力,试图“战胜中国制造”;印度也充分利用专业技术人才丰厚等优势提升制造业。尽管近几年中国的制造业飞速增长,但随着“模块化”国际产业分工面前自成体系的工业结构分化和市场化改革政府产业政策失衡,民族工业与中小企业在“资本、技术、市场”等方面出手无力,坐失良机。因此,我国制造业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给民族工业和中小企业更多的支持,普遍提高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让他们在加快实现我国制造业向高端跨越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