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只有头发丝千分之四粗细的“纳米电缆”,在中国科技大学成功制备。
自人类第一个晶体管问世以来,其尺寸每18个月缩小两倍,如今的“奔四”仅有100多纳米,这种超高密度集成线路的元件之间用什么连接呢?日前,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俞书宏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使用廉价材料、简便操作,成功制备出只有头发丝千分之四粗细的“纳米电缆”,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俞书宏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用了一年多时间,发现一种运用溶液方法在银离子催化作用下聚乙烯醇链的铰链现象,成功将其发展成一种大量合成柔软的银/PVA纳米电缆的方法,并提出了一种软—硬模板协同生长的新机制,认为PVA对银纳米线的稳定效应和交联PVA与其键联的二者协同作用导致了纳米电缆的形成。
美国化学会J.Am.Chem.Soc审稿人认为:“这是一个极其重要和出色的研究工作,所获得的电缆式纳米管结构不寻常且对材料化学和线型聚合物的交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获得的纳米电缆的外壳层厚度可控制并且长度很长,真正为合成纳米电缆结构材料提供了一条有前途的合成途径。”
俞书宏称,他们制备出的同轴纳米电缆一般情况下肉眼是看不见的,放大250倍后看起来像纠缠在一起的头发丝,放大近万倍后,才有普通电缆一般粗细,只要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合成”纳米电缆。和传统的电缆线相比,它具有体积小、科技含量高的特点,将在相关高科技领域有重要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