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电站设备以及电力设备投资机会分析

电站设备以及电力设备投资机会分析

发布时间:2005-04-04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电力

导  读:

   电站设备主要包括电力锅炉、汽轮机、水轮机和发电机组等发电设备,以及制冷空调等辅助设备。电站设备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国家的基础能源———电力行业服务。其主要功能是将火力热能、水力势能、核能、风能等初级能源转化为使用方便的电能。
   

     电力改革促进行业发展


   电力体制改革后新成立的五大发电集团,在发电市场上打破了以前的垄断局面,引入竞争机制。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发电集团纷纷“跑马圈地”,加快电源建设,经过连续大规模的开工和投产,电站设备制造业很快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从我国新增装机容量来分析,2001年是新增装机容量的一个低潮期,在2003年开始进入复苏期,未来几年将高速增长,2007年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 


   电力体制改革有利于电站设备制造业的长远发展,电站设备的市场需求从以前的单一主体变成多元主体。众多的投资主体为争夺市场而角逐,带来的是巨额的资本和激烈的竞争,给电站设备行业带来难得的机遇。


    调控政策利于稳定发展
    

    目前电源建设一哄而起,集中布局、集中投产、集中采购设备给电站设备行业带来巨额的定单,远远超过企业的现有生产能力(我国每年生产能力6000~7000万千瓦),其中违规开工的电站项目总计达1.25 亿千瓦。短期上导致电站设备企业效益高速增长,但是从长远来看,对行业的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1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一份环保违规项目名单,对这些项目要求停建。3 月1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坚决制止电站项目无序建设的意见》,要求设备制造企业不得向违规在建电站项目供应设备。国家采用不同的政策区别对待。对已按原程序经国家批准项目建议书,但未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未完成核准程序的违规项目(约3000 万千瓦),整改并核准后允许开工建设,纳入2005年的建设规模;未按国家规定程序审批或核准的项目,对经专家评议,基本符合规划布局和产业政策要求的项目(约4500 万千瓦),分年度办理核准手续,纳入当年开工规模;其余项目(大约5000万千瓦)停止建设。合理控制电源建设的布局及速度不但有利于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电站设备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违规项目停止建设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但是对大型电站设备生产企业影响较小。据统计,三大发电集团订单中不符合国家审批程序的大约5700万千瓦,占50%左右,它们的订单绝大部分是30万千瓦以上的大机组,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撤消的可能性很小,大部分将延期交货,反而可以缓解目前产能紧张的局面。另外,电站设备企业2003、2004年承接的定单远远超过前几年。


   火电建设向大容量高参数迈进


   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发电必然以煤电为主的基本格局,这是长期难以改变的。当前,燃煤火力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74.5%,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80%以上。按照国家电力规划,即使到2020年火电总装机容量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60%以上。


   单位发电量耗水量是发电生产水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燃煤发电需要大量的循环冷却水、工业冷却水和化学补充水,通常水冷机组每百万千瓦的耗水量为1m3/s(国际先进水平可降低至0.8m3/s以下),2002年火力发电单位发电量耗水量3.54千克每千瓦时。火电厂平均装机耗水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50%,相当于一年多耗水15亿立方米。因此,发展火力发电必须高度重视“节能、环保、节水”。
 

  发电的供电煤耗是衡量电力行业能源效率和经济运行水平的重要指标。自1980年到2003年,供电标准煤耗由448克每千瓦时下降到381克每千瓦时;发电厂用电率由6.4%下降到6.1%;供电煤耗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相差约60克每千瓦时。


  我国现有发电主导机组是亚临界30、60万千瓦机组,电厂效率偏低,供电煤耗偏高,水消耗大。通过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火电机组参数和容量等级,减少电力生产过程中自身能源消耗。今后火电建设的重点方向是采用超超临界、超临界压力等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高调节性火电机组。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是在短时间内实现优化火电结构,使燃煤发电技术更上一个台阶的重要发展方向,在电厂效率、供电煤耗指标上远优于目前水平。


  水电建设步伐加快


  由于火电给环境带来很大压力,必须加大水电开发力度,火电、水电、核电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通过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满足电力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充分发挥我国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


  按照我国未来水电开发目标,到2015年水电装机容量要到达1.5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重由目前的24%提高到28%。在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电力工业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开发西部的水电资源,实现“西电东送”。水电建设将进入长达10年的黄金发展期。重点发展50万千瓦以上大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30万千瓦级抽水蓄能机组。


   以东方电机和哈尔滨动力设备有限公司为主的水电龙头企业,经过三峡工程的洗礼,技术实力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一定会从广阔的水电建设中受益。


   2007年后市场需求分析 


   经过最近几年电源建设的大力发展,2007年预测我国的电力供应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宽余,电源建设速度必然放缓。2007年底我国装机容量将达到6.38亿千瓦(2004年底4.4亿千瓦,2005、2006、2007年新增装机预测分别为0.68、0.70、0.60亿千瓦),如果按照每年装机增长6%的保守估计,每年新增装机3800万千瓦,接近2004年水平。


   电力系统备用机组容量不足。电力系统在一般情况下需要有15%到20%的发电设备备用量。由于供需矛盾突出,目前无论是省级电网,还是区域电网,都缺少基本的发电设备备用容量。


   电源建设还面临结构调整。我国小机组占很大的比例,在市场竞争中很难立足。2002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的火电机组4670台,总容量为25665万千瓦,平均机组容量为5.34万千瓦,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总容量41.7%。发电设备技术参数相对落后,高效率的超临界机组只有12台608万千瓦,只占火电总装机容量的2.4%,而美国、日本、俄罗斯已占50%以上。由于最近的电力紧张,关闭小火电厂的政策暂时停止执行,一旦电力供应出现宽余,国家会继续淘汰小火电。


   我国人均用电量明显不足,发展潜力巨大。我国人均用电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仅仅只有发达国家的1/6~1/10。农村对电力的消耗仍然处在很低的水平,随着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农村能源消耗将呈几何级上台阶的势头,我国的发电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装机容量的增长并不等同于发电量的同比增长。火电机组的高速增长导致电煤供应紧张,铁路运力不足的矛盾也日渐显露,市场煤和计划电都给发电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火电机组并不能保证满负荷运作,利用小时将逐步降低。水电机组受气候影响很大,在枯水期机组利用率不到50%。


   经过全国大缺电的冲击,我们认为管理层在电力建设上的规划将会更理性,不应该再出现“三年不上火电”的政策。以后即使电力出现宽余,还应该保证合理的备用电源,电源建设还将保持一定的规模。


   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深远


   钢铁和铜等有色金属是电站设备的主要原材料,2004年以来锅炉用特厚板、中厚板、电机用硅钢片钢铁价格上涨对电站设备企业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电站设备企业最终的利润率。


   由于电站设备订单大部分采用闭口合同,并且建设周期较长,一般火电机组1~2年,水电机组长达3~5年。因此,上游相关产业对行业利润有深远影响。


   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电站设备相关原材料2004底~2005年一直在高位运行,2004年底订单价格上涨消化部分原材料上涨,2005年预测原材料上涨幅度不大,毛利率将小幅下降。
 

   面临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
  

  国内技术基本停留在上世纪70~80年代引进的水平上,而国外电力设备企业在近30年内不仅在技术上有很大进展,而且在组织结构上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强强联合兼并(如ABB、西门子、阿尔斯通、法马通和GE、WH等),整体竞争力远非国内企业可比。


  目前,我国发电设备的生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由于超大发电机组的关键技术都采用国外技术,国内的生产厂家仅仅处于一种生产加工的制造的地位,大部分利润被国外企业拿去。各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建立合资企业,特大型发电机组的市场份额大部分被国外企业、合资企业占据。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2007年后电站设备行业发展速度会放缓,但是不会出现2001年那样市场需求极度萎缩的状况。不同的企业将会面临严重的业绩分化,不会出现所有企业定单都异常充足的局面。那些技术力量强,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的企业将会继续得到发展,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一次设备:成本压力上升


    输变电一次设备又细分为变压器、配电开关、电力电缆等不同子行业,用于电力的传输和分配。一次设备的需求一方面来自电源、电网建设,另一方面来自固定资产投资。由于电力投资的加大,电源项目的纷纷投产,国家经济建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刺激一次设备行业的增长。一次设备2004年需求旺盛,收入大幅增长。


    变压器:毛利率急剧下降
    

   变压器是电网配电的重要设备,主要包括两部分,运行在主干电网的输电变压器和运行在终端的配电变压器。在电力建设的强力推动下,全国变压器行业经济运行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07年底我国装机容量将达到6.38亿千瓦,如果按照每年装机增长6%的保守估计,每年新增装机3800万千瓦,变压器容量需求4.6亿千伏安。
  

  变压器行业厂家众多,大都还集中在110kV以下的低端产品,多数企业微利甚至亏损,无法分享行业高速增长的面包。超高压、大容量的变压器,技术门槛很高,国内主要集中在少数企业。大型变压器竞争来主要自于国外的跨国公司,国外跨国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和品牌优势,占有了30%以上的市场份额,500kV以上高端市场甚至占据60%以上。国内一些变压器企业近几年通过技术引进,产业整合,逐步扩大规模。特变电工通过重组天变、衡变、沈变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变压器生产能力,2004年沈变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标志我国变压器生产上升一个新的水平。


  变压器原材料主要包括取向硅钢片、绝缘材料、变压器油、电磁线(原料主要是铜)等。其中比例最大的取向硅钢片,2004年价格大幅上扬,原材料价格急剧上升严重侵蚀变压器行业利润,行业毛利率大幅下降。


    国内变压器企业合同价格为闭口合同,而原材料大多是现货购买的方式,而且产品生产周期较长,通常为3-5个月,大型高端产品如换流变压器的生产周期长达7-8个月。2004年四季度到2005年取向型冷轧硅钢片价格异常高涨,企业无法转移成本上升压力,盈利能力直线下降,龙头企业特变电工2004年四季度毛利率下降2%以上,许继电气的变压器业务从2003年盈利3000万元到亏损,整个变压器行业将面临严峻考验。
    

    基于供需关系,我们预测2005年上半年,行业毛利率将继续下降;下半年如果通过上调产品价格,盈利能力将有所回升。
   

  高压开关:GIS高速增长


  高压开关设备是重要的配电设备,主要用于关合及开断3kV及以上电压电力线路,用以输送及倒换电力负荷,保证供电系统安全运行。高压开关行业厂家众多,2004年底已经达到1000多家,竞争异常激烈。现在整个行业正面临重新整合,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成立合资企业,合资企业产品质量高,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尤其在中压领域,给国内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


  高压开关中的核心产品封闭式组合电器(GIS),因其体积小、占地少、不受环境影响、维护方便、可靠性高的特点,成为城市电网改造的热门产品。近几年我国企业生产的126~252千伏电压等级GIS设备质量大幅提高,可靠性增强,GIS设备的使用量将会进一步增加,2005年126~252千伏电压等级GIS设备年需求量可达到1500~1600个间隔。


  国际市场上超高压电器产品竞争十分激烈,420千伏GIS产品市场更是长期被国外几家著名公司垄断。


  我国正在进行的三峡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以及跨大区电网的形成,对高压开关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国的高压开关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国内高压开关设备代表的上市公司---平高电气将从行业景气度高涨中受益。


   电线电缆:竞争异常激烈
   

  近年全球电线电缆市场日趋成熟,电线电缆制造业发展趋缓,增长幅度不大。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竞争的影响,世界电线电缆行业已经进入几大巨头垄断竞争的格局。


  我国目前高、中压交联电缆生产流水线近百条,比十年前增加了3倍。其中,引进国外成套交联电缆生产线约六十多条,而且绝大部分是国外同一公司不同年代的产品。交联电力电缆制造技术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电缆附件发展相对滞后。国内能够制造110kV、220kV高压电缆附件(终端和中间接头)的企业凤毛麟角,附件技术的落后现状已严重制约高压电缆推广应用。中国大部分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将采用 500kV电缆作为超高压新引出线,目前能生产500kV电缆的只有特变电工的鲁缆公司。技术力量强,产品质量好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电缆行业主要厂家通过各种方式降低成本,控制固定支出,加强新技术开发,以求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二次设备:竞争程度稍弱
   

    输变电二次设备产品用于对一次设备的保护以及对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主要分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厂及电站自动化、主设备保护、配电自动化以及电能计量系统,随着市场需求又出现电力市场自动化、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软件。
   

  调度自动化:市场容量有限


  调度自动化主要包括国调、网调、省调、地调和县调五个等级。国调和网调单个项目金额比较大,但是项目总量有限,大约7个,主要市场份额被国外进口产品占有;省调项目相对多一点,大约30个,一般每5年更新一次,平均每年大约五六个改造项目,每个项目2000~3000万元,市场需求1~2亿元左右。地调市场需求最大,大约300多个,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改造力度加大,电力调度发展迅速,每年市场需求大约2~3亿元左右。县调数量众多,全国大约2400个,自动化率达到30%,每年市场需求大约2~3亿元左右。


  调度自动化主要硬件进口,价格高,利润率低;软件价格不断下降,例如SCADA软件从1999年的30万元降低到20~10万元。因为硬件主要依赖国外公司,软件比例逐渐降低,行业毛利率下降。


  高端市场行业龙头国电南瑞市场占用率最高,但是容量很小。低端产品的用户是各地方电网公司,电网公司为平衡关系基本上每家企业各分一杯羹,国电南瑞优势不明显。


   继电保护:需求旺盛
   

  电站自动化产品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发电厂、变电站的监测、控制、调节、数据采集、故障分析处理及经济运行的系列自动化产品,技术门槛较高。继电保护及电站自动化在二次设备中市场容量最大,大约50~70亿元。


  全国每年新建的110KV以上的变电站超过1000座,并将随着装机容量的增大而同步增长。由于无人化的要求,新建变电站以及已投运的老变电站一般均需要配备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功能综合和智能化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220kV~500kV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自动化及保护市场基本上被ABB、西门子、南瑞、南自、四方占有(许继电气现在挤入高端市场)。110 kV ~ 35kV 电压等级中低端市场技术难度相对较低,参与厂家众多,竞争非常激烈。


   配电自动化:蓄势待发


   配电自动化是以新的自动化配电设备为基础,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及相关电力系统技术于一身的信息管理系统。


   配电自动化的首要作用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计划及故障停电时间。国外配电自动化发展较快,例如日本有58%的配电线路实现了自动化,德国56%,韩国45%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展配电自动化工作,目前约有一百个城市的供电企业建设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国电南瑞的OPEN-2000D配电自动化已经获得广泛应用。由于我国建设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不少是试验性工程,功能受到了考核,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实用性有待考验。


   小结
   

  二次设备市场容量占整个电力设备市场容量的比例较小,行业进入壁垒高,国内公司技术水平相对一次设备企业高,市场竞争程度稍弱,毛利率水平高于一次设备行业。


    电力环保增收不增利


    电力环保行业是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而逐渐兴起的一个新兴行业,主要目的是清除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粉尘、SO2以及NO化合物。因此,电力环保行业又可分为除尘、脱硫、脱销三部分,其中市场容量最大是脱硫。
    

   由于国家环保政策的推动,电厂脱硫装机容量增长很快,2002年是600万千瓦,2003年是1400万千瓦,2004年电厂新增的脱硫装机达到1600万千瓦。基于目前平均250元每千瓦价格,我们判断,新增市场容量2005年100亿元;2006年87亿元;2007年75亿元;以后每年保持60~70亿元规模。
  

   而存量方面,我们估计存量约350亿元。但是老机组的脱硫改造目前仍存在一定问题,比如资金、电价、预留场地等。不过随着环保压力加大,2007年电力紧张局势缓解,国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有望启动老电厂脱硫改造,如果分10年改造老电厂,每年市场容量35亿元,行业景气周期都将继续延长。
  

  由于脱硫市场出现爆发性增长,出现了几十家只有很少核心技术人员、仅凭一些社会关系就投标揽活的小公司。目前烟气脱硫公司一百多家,大部分不具备承包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的资格,造成市场混乱,恶性竞争,工程单位中标价格不断下降,工程单位中标价格已经由2003年的250~300元每千瓦下降到200元每千瓦。


  虽然部分脱硫公司具备300MW以下机组的脱硫工程的设计、安装、设备成套、调试等总承包能力,但是在工艺方面并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具体项目的技术工作任由国外负责,每项200MW脱硫工程需要支付国外公司300万元以上的技术使用费。脱硫湿风机、高性能阀门等关键部件主要靠进口。国内缺乏一条龙服务的公司。


  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多数环保脱硫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大幅提高了,但利润水平却一直踏步不前,盈利能力甚至出现了下滑。一是该行业的技术含量不高,众多中小企业大举进入,竞相压价;二是钢材、水泥等原材料大幅涨价,使产品的生产成本随之大幅上涨,三是我国企业不具备核心技术,大部分利润为国外公司占有。整个行业毛利率呈现下降趋势。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mgej.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电阻生产企业如何面对原材料涨价

下一篇:产品科技化将成为仪器仪表产业发展主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电力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