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曾任首钢总公司董事长的罗冰生列出一系列数据:2003年钢铁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7亿元,同比增长96.6%。在此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又完成投资334.95亿元,同比增长107.2%。而今年一季度仅建成投产的连铸机,新增生产能力达1603万吨。
近年来,由于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钢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从而刺激钢铁工业出现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2002年,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04亿元,比上年增长45.9%,2003年投资1332亿元,再增长89.2%。据国家发改委预计,到2005年底,中国将形成钢生产能力3.3亿吨/年,已能满足2010年的市场需求。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说:钢铁工业投资已超前5年,说明中国钢铁工业能力近年增长过快,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投资过热。这位发言人说,产能过快增长,导致矿山滥采乱挖,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污染物排放等问题更是突出。近年新建钢铁项目的资金中相当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产品价格下跌,将导致企业效益下降甚至倒闭,从而形成新的银行不良资产,并可能引发较大范围的下岗失业,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能否有效遏制钢铁等行业过度投资,是当前宏观调控的突出重要任务”。
有数字显示,在目前我国2亿吨钢产量中,年产钢500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只有13家,占全国产钢总量的比重仅为44%左右,而这两年钢铁业的红火,更引来不少投资者加盟,产业集中度有下降趋势。
在我国钢铁业繁荣的背后,却是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其表现在线材、中小型钢材等严重供过于求,但板材、薄板及不锈钢板每年均需大量进口。高附加值的钢材如家用电器和轿车用镀锌薄板,需求缺口仍很大。在美国,冷轧、热轧钢板等钢铁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目前其价格比去年初已上涨25%,但涨势依然没有停止。
国资委规划发展局秦松撰文称,形成我国钢铁工业的核心企业群已成为必然选择,重组是必要手段。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处在工业化的过程之中,我国钢铁工业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优势。为此,应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高度来审视我国钢铁工业的战略定位和结构调整,而不是单纯的“进”、“退”选择。从世界钢铁工业并购重组日益规模化和全球化的竞争态势以及国家控制国内主要钢铁资源的现实来看,推进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非常强的现实紧迫性和必要而充分的操作空间。
中央监管的宝钢、鞍钢、武钢、攀钢4家主要钢铁企业,2003年在国内按钢产量排名分别为第1、第2、第3和第9,世界排名分别为第6、第18、第24和第41位。4家企业钢产量共为4381万吨,占全国的22%;钢材产量共为4023万吨,占全国的17%。其中,4家企业板材产量2711万吨,占全国板材产量的34.2%;薄板产量1422万吨,占全国薄板产量的60%。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陈锦华表示,在过去几十年的钢铁发展历程中,全国在钢铁产业上总投资大约是对宝钢投资的8-9倍,但为什么没能形成8-9个像宝钢这样的优势企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资分散,不少投资用于低水平生产线建设、低附加值产品生产,这也使我国现在还仅仅是一个钢铁大国,还不能成为钢铁强国。而现阶段的宏观调控,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培育优势企业。
点评
面对热火朝天的大炼钢铁局面,陈锦华发出这样的感慨:宝钢是我国第一个进入世界500强的钢铁企业,中国钢铁业需要多几个宝钢这样的优势企业,走集约化、精品钢生产之路。
对当前钢铁投资热,罗冰生认为对钢铁行业的投资要区别对待,不一刀切。他提出3点意见:一是要坚决反对钢铁行业违法违规、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大产能的现象;二是对民营企业等投资积极性要予以合理引导和发挥;三是对科技含量高、能耗低、符合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要求的项目要予以支持。
来源:电子商务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