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开局之时,中国
物流业又一艘"主力舰"在上海整装启航。历时近一年筹谋、整合与重组,东方国际集团麾下东方国际物流集团终于站在新年的门槛上,以崭新的姿容正式登台亮相。适逢集团成立之际,笔者采访了东方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的掌门人、总经理杨根……
改制重组拉开做强做大的序幕
1994年,号称上海外贸"五朵金花"的纺织、服装、丝绸、家纺、针织进出口企业发起组建成立了东方国际集团,五家企业所属的储运部门则重组为东方国际货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进出口商之一,东方国际集团成立数年后很快形成了强大的外贸经销网络,并打响了自己的品牌。但货运板块由于涉及体制、机制和专业队伍结构等,没有达到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标。1998年底,东方国际集团为了做强货运板块,将属下经贸货运、新海航业两家公司划入东方国际货运公司,并在此基础上筹组成立了东方国际物流公司。东方国际物流板块虽然运作多年,但由于"小而全"的体制和下属企业"多而散"、"多而小"的规模格局,板块松散,难以形成竞争合力,成为制约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一大瓶颈。
世异则事异,事异而备变。东方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根认为,根据入世承诺,我国物流业已经对外全面开放,国内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就东方国际集团而言,其属下涉及到物流业务的企业达28家之多,具有航运、船代、货代、报关、仓储、集卡运输、综合物流等多项功能,每年完成的海运集装箱达60多万TEU,空运货运量达5万多吨。因此,改制重组,整合资源,形成与强大的外贸进出口相匹配、相适应的物流产业体系与竞争合力,不仅是应外部环境推力的客观需求,同时在东方国际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的"棋盘"上,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着"。经过近一年的实证调研与周密筹划,今年1月28日,东方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改制重组的序幕已顺利拉开。
整合资源形成国际物流竞争的巨大合力
从东方国际物流公司到东方国际物流集团,这次改制重组最大的亮点是,按照"资产一体化、产权多元化、经营专业化、市场区域化、信息网络化"的思路,有步骤、分阶段完成各项整合与重组。整个改制重组的过程将采取"三步走"策略。杨总笑言,物流集团挂牌成立只是走出的第一步。从今年至2006年上半年,是东方国际物流集团专业化经营的初始阶段。杨总将这历时一年半的时间称为"深化整合与磨合阶段"。
首先,将通过资产一体化,形成在资产平台下运行的多元投资法人治理结构,如对原有14家物流企业进行分类归并。一是做强做大的企业,力争进入上市公司,如新海、联集、空运和新文捷;二是放开搞活企业,尝试经营者持股;三是"关停并转"2家企业。
其次,业务运营上将以事业部方式的运作模式,通过设立航运船代、海运货代、空运货代、现代物流4个事业部,来协调、管理、整合各项业务和经营资源,各事业部对内资源整合,对外统一形象、统一品牌。
第三,公司管理实行统筹管理,组建投资管理部、人力资源部、信息部等6个管理部门,统筹各事业部和下属物流企业新项目的投资,避免重复建设,拓展新业务项目,进行总体开发。
作为东方国际物流集团的领军人,杨根认为,改制重组的第二步将"稳步求进",通过深化整合与磨合,逐步强化新公司对下属操作公司的向心作用和调控作用,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适合物流板块整体的管控模式。
强化优势实现贸易与物流一体化
"重组成立的东方国际物流集团为自身定位和确立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杨总对笔者的提问直言道:依托东方国际集团,以上海为中心,以长三角为腹地,2010年前建立起广泛的物流代理网络,建设大型的现代物流基地和先进的集成化信息系统,成为长江三角洲和沿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知名的大型国际综合物流服务企业。
在上述定位和发展目标下,2006年下半年,东方国际物流集团逐步进入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成熟阶段,也即"三步走"策略的第三步。对于实施"三步走"策略和将达到的目标,杨总充满信心,他确信东方国际物流集团具有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向大型综合物流服务企业拓展与转型的最大优势:其一,东方国际集团十年创下的品牌无疑为物流集团提供了巨大无形资产;其二,依托东方国际年进出口40多亿的贸易额,通过贸易、物流一体化,构筑产品供应商、采购商和物流服务商的"三位一体",创造外贸与物流互为依存、互相支撑的新型业态;其三,富有成熟经验的营销队伍、广泛涵盖国际物流各个环节的有经验的操作队伍和经营规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形象。他告诉笔者,东方国际物流集团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积极开展与国际物流企业、航运公司等的战略联盟与合作,在2-3年时间里,着力开发和拓展物流新项目,包括与中远、中海等大航运企业、承运人进行战略合作,积极介入跨国、合资企业的物流运作。
谈及对目前国内物流市场的整体看法时,杨总坦诚地提出自己的"忠告":第一,应克服和调整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要一听到物流,似乎就有钱赚。物流涉及资金实力、队伍素质、市场定位等诸多方面,有的企业虽花了力气揽到了物流项目,但不少却是亏损的,因此要认真分析,冷静思考。第二,物流企业要从培育队伍、锻炼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做起,把"内功"做实。就目前而言,市场不是缺少物流项目,而是缺少人才,服务水平不到位。老外感叹,眼下中国物流企业那么多,但却找不到合适的。原因就在于贪求大项目却做不了。第三,物流企业应当找好自己的"制造商",国际上成功的物流企业大都有依托,换句话说,国际跨国公司的幕后都有物流企业,如宝供与宝洁、沃尔玛后面大批物流供应商。第四,用自身的优势与国外成功的物流企业开展合资合作,通过此"捷径",缩短能力培养和队伍锻炼的过程。不要怕外资多赚钱,你学到的是本领,双赢、多赢的合作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