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备制造业愈发清醒地认识到: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有一批世界性的名牌,走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道路。
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明显感到强大的外部压力:来自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制造业已占据世界第 4 位,包括能源、化工、建材、纺织、家电等十几个行业的百余种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位,但与以上数据极不相称的是,世界 100 个著名品牌中,美国、日本、德国占三分之二,而叫得响的中国名牌屈指可数。尤其是在有着“国民经济发动机”之称的装备制造业上,中国只能称得上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国装备默默无闻?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制造业具有相当雄厚的基础,但计划经济的条块分割造成了装备制造业品牌的缺乏。在解决怎么适应市场竞争、怎么使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的问题上,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有所滞后。由此造成了很多企业虽有相当的规模,也有加工能力,但产品不被市场认同,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国外发达国家纷纷抢占其技术制高点,取得品牌效应后又加速抢占其市场份额。中国市场学会会长俞晓松认为,品牌是企业综合实力的象征,其重要性正日益提升,一台机床的价格可能是几十万元,也可能是几百万元,品牌竞争已给中国 90% 以上的装备制造业产品形成压力。中国的装备制造业需要自己的品牌,不能外面是“ made in china ”标识,里面却是外国芯。中国输变电行业的龙头企业特变电工董事长张新强调,中国装备制造业必须有自己的东西,走国产化的道路。张新表示,国产化是指内资控股的企业,通过国家实施“市场换技术”的方针,参与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实现二次开发,从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全面掌握重大技术装备从设计研发、加工制造及安装维护全过程的主动权。
有专家表示,如果把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加工生产“本土化”混淆于内资企业“掌控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国产化,必然会忽视了对内资重大装备制造企业的培育,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可能无法得到保障。
创造品牌靠什么?名牌企业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关锡友认为,通过市场化运作,一定会形成走向世界的品牌和名牌。俞晓松强调,创品牌要靠市场而不能依赖行政力量。他认为,地方保护和政府干预都会给品牌化之路带来阻力。由政府抓几个品牌只会回到老路上去。政府工作不能错位,不能指手画脚,要站到指令企业“不能做什么”、而不是“命令你做什么”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