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的最新统计,2004年1~12月,纳入统计范围的38家全国汽车发动机企业,累计生产发动机428.57万台,累计销售428.51万台,同比分别增长11.49%和12.69%。相对于产销均为500万辆出头的整车市场,这一增长速度与平稳增长的整体汽车市场(产销增速分别为14.11%和15.50%)相似。由于属于汽车用范围的发动机净进口(进口数量-出口数量)约有30几万台,造成了车用发动机总量与汽车总量的差异。同时,一部分未纳入统计范围的发动机数量,形成发动机与汽车统计口径的不尽一致。
从本年度报表的各项发动机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由于受2004年二季度开始的市场减速所带来的影响,各发动机企业加强了以销定产、压库限产等措施,产销的差距均不大。因此,以下的分析皆以生产数据说明,对库存和市场占有情况不作分析。
10万台以上企业达13家CKD汽油机增速最猛
截至2004年底,总计38家发动机生产企业中,东风汽车、长安汽车集团、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一汽集团、广西玉柴、柳州五菱、昆明云内、天津丰田、沈阳航天三菱和中国重汽集团,位居生产量的前13位,它们的产量均超过了10万台。其中,超过30万台的企业有5家,与上一年度的企业数持平。前5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48.6%,比上一年度降低2.2个百分点,这是由于前5名之外的部分企业增长率更高使然。
车用发动机中,柴油机总产量为131.3万台,同比增长22.1%;汽油机总产量为297.3万台,同比增长7.4%。与柴油机相比,汽油机的增长水平明显处于下风。由于中高档合资引进车型的快速抢滩,以进口散件组装(CKD)的汽油机产量达28.1万台,占汽油机总产量的9.4%,在芸芸众生中以66.7%的高增长率令其他种类机型的增幅相形见绌。
大排量柴油机唱重戏柴油轿车渐入角色
在统计的20家柴油机企业中,累计产量超过10万台的已达5家,它们分别是东风汽车、一汽集团、广西玉柴、昆明云内和中国重汽集团。这5家的生产集中度已占到统计的20家企业总产量的76.9%,比起上一年度的74.4%的生产集中度高出2.5个百分点,说明柴油机生产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由于中重型载货车和大型客车的快速增长,特别是重型载货车在所有细分车型中仍然能以40%以上的高速度增长,并且这一部分车型在世界范围内也达到了非常庞大的总量(35万辆/年以上),强力带动了大排量柴油机的增长势头。一汽集团、东风汽车、中国重汽集团(以潍柴为主)、广西玉柴等均是该市场主导下的受益者。从另一项以功率(万千瓦)作为单位统计的发动机生产数据中看出,汽车发动机总计(38家)本期累计生产35097.9万千瓦,同比增长22.7%,远远高于以台为单位的11.5%的增长率。而以功率为单位计算的车用柴油机增长率更是达到了34.3%,由此也进一步说明了大功率柴油机比重上升的趋势。
柴油机企业中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以载货车为主配动力的中国重汽集团和北汽控股达到了很高的84.4%和95.8%的增长率,这显示出企业产品对路和对市场迅速反应的能力。二是一汽-大众的轿车柴油机更是以1.46万台的产量,达到了全行业最高的119.4%的超高增长率,市场中柴油轿车渐入角色。
30万台已不是神话各厂家把守不同市场
以轿车为主导的汽油机生产企业(24家)中,产量超过30万台的企业达到了5家,比上一年度多2家;超过10万台的企业达到了9家,比上一年度多1家。长安汽车集团以45.1万台的产量拔得了头筹;东风汽车(37.3万台)和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35.5万台)分别占据榜眼和探花位置;上海大众(33.3万台)、上海通用(30.6万台)和一汽-大众(27.2万台)紧随其后,产量皆达到了30万台左右。前5家(产量30万台以上)的生产集中度为61.1%,比上一年度的62.0%略有下降;前9家(产量10万台以上)的生产集中度为85.5%。
汽油机生产企业中,独立的发动机供应厂家沈阳航天三菱、绵阳新华、沈阳航天新光、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山西淮海等均达到了2万台以上的产量。沈阳航天三菱的产量尽管略低于上一年度,但由于配套的整车厂家较多,产量也达到了11万台。以丰田老机型4Y为主系列产品的绵阳新华和沈阳航天新光(产量分别为7.3万台和6.3万台)等厂家虽然停步不前,但就生产量而言依然还算辉煌;而以生产492老机型为主的湖南长发等厂家,在统计报表上已几乎不见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