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结束的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供需双方企业开始走向前台,电煤合同增加,价格上扬,向市场订价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市场化取向得到体现
以前煤矿的电煤卖给了谁、卖多少价几乎不知道,这一次初步把卖煤的权利还给了煤矿
“前些年煤矿自己的煤卖给了谁、卖多少价几乎不知道,这一次初步把卖煤的权利还给了煤矿,供需双方可自主协商定价,煤炭价格长期背离价值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这是电煤价格改革的一大进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煤炭销售办公室副主任侯文锦这样对记者说。
侯文锦说的“这一次”,指前不久刚结束、历时13天的2005年度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与以往全国煤炭订货交易会相比,这次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议无论是在名称上,还是在实际内容上都向市场迈进了一大步。供需双方企业开始走向前台,开始向自主订货、协商定价的市场机制转变。总体订货情况不错:合同总量达到9.14亿吨,同比增加8000万吨。其中重点电煤合同增加1.29亿吨,增长44.45%。五大发电公司签订合同1.91亿吨,占电煤衔接量的45.3%,增加4807万吨。
从2001年以来连续4年的订货会,山东年年都参加,但都没签下一吨电煤订单,因为指定的价格太低,煤企无法接受。今年山东第一次签单,签订重点电煤1447万吨。山东煤价平均上涨30元,其中电煤上涨60元。山东省煤炭运销协会的李继会介绍说。
山东的这个“第一次”正是各方面努力的结果。据介绍,今年新增的1.29亿吨电煤,到底该按什么价格?在衔接会上一直争论不休,直到1月24日,在会议结束后半个月,国家发改委还在让物价部门商定。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煤炭资源、运力、需求平衡以及电煤价格和煤电价格联动等问题,听取了各方意见,最终确定按市场价。
与此同时,铁路、交通等部门及早拿出了煤炭运输方案,铁路新增煤炭外运量超过了1.3亿吨,几乎全给了电煤。
煤企还没有完全自主订价权
目前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仍然存在缺陷,尚未真正形成市场定价机制
但是,从此次会上也可看出,有的企业主管部门还在沿袭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订货,有的重点用户仍习惯于向上级要政策。受多种因素影响,煤炭价格还没有做到真正按市场需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如安徽,新增的电煤价格由省里协调,比市场价优惠10%,低于市场价150元。仅此一项,全省煤矿就让利26亿元。
当前,我国煤炭供求紧张局面尚未根本缓解,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濮洪九介绍,进入今年以来,煤炭供求紧张进一步加剧。据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1月20日统计,在电煤到货率达到127%、超供322万吨的情况下,直供电厂库存煤仍下降到8天,处于警戒状态。湖南、安徽、江西等省电厂的存煤只有3天,个别电厂存煤仅有1—2天。尽管有关方面要求煤炭企业多供电煤,大多数大型煤炭企业也表示努力多供电煤,电煤合同也确实多签了,但执行结果并不如愿,许多地方电煤仍然吃紧。
这说明,目前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仍然存在缺陷,价格矛盾很大,还没有真正形成市场定价机制,因而影响了煤炭供应。
煤价涨得太多吗?
电煤价格今年虽有所上涨,但与煤矿的完全成本相比,还差得不少
根据衔接会上的订货合同,全国电煤价格平均上涨20—40元。有人认为电煤价涨得太多了。事实到底如何?
的确,今年煤炭总体价格均有所上涨,这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如山西,吨煤平均上涨41.45元,而电煤只上涨34.95元。据侯文锦介绍,今年山西煤订货,有协议的按协议定价,超过部分按市场价。今年山西全省新增电煤1700万吨,电煤总计达到5700万吨,按去年9月份价上浮8%。尽管如此,电煤价与市场煤价格仍相差100元。
由此可见,今年电煤价格虽然有所上涨,煤企也普遍对此感到满意,但这个价位远远没有到位。煤矿的安全欠账、环保欠账、职工生活欠账也还远远没有弥补。
目前,国有重点煤矿职工平均收入仅为中央管理的发电企业人均水平的45%。受历史和经济转型多重因素影响,煤矿退休人员、内退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增多,生活困难。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电煤价格今年虽有所上涨,但与煤矿的完全成本相比,还差得很多。煤矿要得到可持续发展,电煤价格尚需进一步理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