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物流业的大门将全面对外开放,大批国际物流巨头将在中国的土地上直接与我国众多的物流企业展开竞争,今后中国物流企业的路该怎么走?在日前召开的物流发展恳谈会上,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相关协会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物流企业家,讲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快速接轨是根本所在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陈文玲和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副司长王晓川都指出:我国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还没有真正形成,要把现代物流的理念、技术与我国优化产业结构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理论和指导思想,同时学习和吸纳国外物流公司的先进理念和经营模式,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物流源头的研究。不同企业、不同行业有不同需求,市场定位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围绕客户的需求去服务。
中国国际货代协会会长罗开富和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指出:现代物流就是各种运输方式和仓储加上现代化的高科技运行网络,为用户提供方便安全便捷的运输服务。现代物流不是某部门某单位或某企业独立行为。就当前来讲,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都面临市场高投入、低回报的发展瓶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国绝大部分的物流企业还不具备真正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和对于物流整合的协调能力,很多企业从事的还是比较原始的仓储、运输服务。跟国外同行相比,距离现代物流业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因而面对着庞大的物流市场需求,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另外,国内高端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还非常匮乏,特别是缺少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使国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尽管有相应联系,但同行之间缺少协作和协同,真正意义上的业务支持、配合与合作比较少。行业恶性竞争、运行成本增高、资源难以很好利用,这些都制约了中国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
融入才能学习和汲取
来自中原地区的河南路港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平、中新国际运输公司总经理胡启云、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建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物流企业应该把更多的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动员起来,提高其竞争意识,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生产资料的获取与产品营销范围越来越大,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发生深刻的变革,中国的生产制造业与物流业要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而目前,生产制造企业对物流企业缺少充分的信任,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物流企业的信誉度不够。此时,市场的规范尤为重要。
中铁现代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旭和温州新华物流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新明提出,我国物流成本要达到国际水平还要经过多年努力,需要物流企业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制造企业生产流程的改造。外方公司的大批涌入,可能对我们有很强的冲击,但不能说国外的物流企业进来了,国内的物流企业就生存不下去了。物流市场全面开放,合作大于竞争。只要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多方位调整,就能尽快接轨世界先进行列。
规范和标准化是核心
上海博科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健说:现代物流的整合,离不开信息化的手段,核心是物流系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现代信息技术使分散在不同经济部门、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实现交流和共享,从而达到对各种物流要素和功能进行有效协调、管理和一体化运作。我们要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内部流程改造,积极探索物流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国内首家专业供应链整合服务商千亦禾供应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伟洪说:“向国外学什么,信息技术是根本。”
2005年,大批国外物流企业的进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好机会,这种接轨和涌入,必将促使中国国内的物流产业迅速向世界一流的网络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center]文章来源:天津交通网[/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