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如何才能不堵 出行如何才能更加便捷、快速 南京交警不断出新招,招招保畅通,让南京交通走上了快车道。
向科技要速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实现“确保畅通、压降事故”这一目标,南京交警招招出新,不断提升科技水平。
在300多米高的江苏电视塔的塔顶,有一架高倍数摄像机时刻监控着南京市的交通状况。“以前,我们靠设置在各个路口和街道的探头、摄像机监控各个路段的通行状况。现在有了这套‘高空监控系统’,坐在指挥中心里就能看到全市的实时交通状况。”说起这套高空监控系统,南京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科研室副主任毕衍蒙十分自豪。这架摄像机能够24小时监控各个方向的路面情况,天气晴朗的时候最远可以清晰地看到几公里外的南京长江大桥。
“来南京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堵车。”一位常年跑客运的司机对南京交通状况赞不绝口。为了解决“堵车”这一城市顽症,南京市采用了智能化的交通管理系统,并实现三次放行信号灯下走不过十字路口就可以投诉的承诺。南京的交通指挥中心利用信号控制、电视监控、交通诱导、卫星定位、视频检测、卡口监控等13个系统,使监控范围扩大到84.5平方公里。南京市的倒计时读秒灯、长臂信号灯、大屏幕指示屏等先进设施都是全国最多的;全市路幅在12米以上的道路全部设置交通信号灯,包括多相位信号灯,辅助信号灯,行人过街信号灯。
GPRS系统、模拟沙盘、测酒仪、平板电脑、三维动画事故现场还原系统,这些高科技含量新式“武器”装备到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后,极大地降低了事故处理时间,进一步提升了道路通行速度。发生事故时,交通指挥中心可以通过GPRS系统看到每一辆122车辆和巡逻摩托车的位置,通过无线电通知最近的车辆赶到现场。通过测距仪等新式仪器将事故现场的各项数据输入电脑,经电脑三维动画的还原,可以迅速分析出事故成因,免去了责任人和交警的口舌之争。
用管理保畅通
交通管理不仅要靠硬件,还要靠“软件”———科学的管理手段。
以南京市的北京西路为例,该路是连接河西居民区和南京主城区的一条主干道,存在着早晨上班和晚上回家的两个交通高峰,路两旁坐落着江苏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等单位,车流量大,左转车辆多。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经过调查,发现北京西路通行的车辆70%以上的是小型汽车,大型车辆较少,而原先交管部门设定的车道宽度为4米,双向四股车道。如今,他们将车道宽度压缩为2.67米,双向各增加了一股车道。在左转等候区内无等待左转的车辆时,允许两侧机动车在同向车道范围内借用等候区通行。同时,交管局还会同市政部门对公交线路进行了局部调整,合并了部分公交站台,调整了一些公交线路。短短一个月,这些措施就显现了成效,原高峰时需要15到20分钟才能通行的北京西路现在的通行时间缩短为8到10分钟。
为最大限度发挥道路的通行能力,在横向挖潜的同时,南京交警们还把注意力投向了道路的纵向潜力。在有条件的十字路口,南京率先提出“机动车左转弯等待区”的概念,红灯时左传车辆可以占据直行车道,停留在专门设置的等待区内。“这样,既缩短了左传车辆的通行距离,又为我们节约了几秒钟的时间。”一位感受到其便利的司机这样评价。南京交警就是这样一秒一秒地“抠”时间,把时间还给通行,让车辆畅快地“跑”起来。
[center]文章来源:光明日报[/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