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三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正在步入中国中档烟主流品牌的行列。安徽中烟滁州卷烟厂以“中档烟专家”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做大“红三环”品牌是滁烟人共同的梦想。
实现梦想不能光靠热情和信心,更需要竞争力。滁州卷烟厂除了在技术创新、品牌营销方面狠下功夫之外,严格的成本控制也是滁州卷烟厂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新近完成的十五技改工程,仅以1.7亿元的投入,全面实现了厂房建设、卷接包设备调整及更新、配套设施建设等目标,谱写了中国烟草行业低成本打造竞争力优势的华彩乐章。
姜成康局长在2005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力,努力提高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他还强调,产品的赢利能力不应是体现在调批差率水平的高低,而是要体现在成本费用控制水平上。可见,企业控制成本费用的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滁州卷烟厂三年前已经将低成本优势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低成本技改是这一战略的具体实施步骤之一。
滁州卷烟厂始建于1949年,生产规模30万箱/年。为了进一步夯实企业管理和技术基础,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滁州卷烟厂进行了原地技术改造。历经两年的建设周期,现已竣工投产。
滁州卷烟厂“十五”技改联合工房工程总用地面积80400平米,总建筑面积25510平米。一期工程于2002年7月开工建设,2003年8月竣工投产,包括制丝车间、储丝房、动力站房及生产附属用房施工;二期工程2004年7月竣工投产,包括卷接包车间和办公附属用房建设。
据负责技改的总工程师乔国宝介绍,滁州卷烟厂十五技改工程项目的完成,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建设速度快,整个工程项目从2002年7月8月联合主厂房桩基工程的开工建设到2003年7月份的带料调试,一直到以03年8月18日的制丝线投产剪彩仪式为标志的正式投产,再到2004年8月份的二期工程搬迁投产,仅历时二年时间,在同行业中速度最快。
二是起点高、有创新,制丝线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工艺设备和国际先进的梗丝膨化工艺(STS)和烟丝在线膨化工艺(SH9),以及自我创新的二次储梗技术、烟片HT加工技术等,采用了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以及internet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等新技术新工艺,经过生产实践证明,整条制丝生产线的工艺加工技术指标是先进的,可控性是好的,控制精度是稳定的,实物加工质量是好的,各种工艺指标达到或超过了预期效果。卷接包工段,采用了集中负压、嘴棒发送、条烟输送、数据采集,以及滁烟特有的卷接包“一拖二”连接技术和条烟输送“二合一”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少了车间噪音粉尘浓度,提高了现场管理水平和企业形象及产品质量。
三是投资省,按照原安徽省局公司的要求和企业的实际财力以及结合中档卷烟生产的实际需要和成本控制,全厂上下统一认识,采用多种方法严格控制投资,决算总投资控制在1.7亿元以内,在同行业同等规模的技改项目中是最少的。
四是在制丝线搬迁和卷接包设备的搬迁的两个过程中都没有停产,保障了市场供应,维护了“红三环”品牌的市场声誉。
据了解,滁州卷烟厂在技改工作中主要的做法是:一是厂部成立技术改造领导机构,黄小虎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加强了对技改工作的领导。在部门内部实行项目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将先进的目标管理和项目管理方法用于基建技改工作中去,认真开展各项专业工作组的月工作计划和检查考核,做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及时总结和布置工作,较好的保证了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三是认真编制施工计划,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面对技改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的工作任务,技改人员变压力为动力,严密科学的安排好分期分步施工计划,进行科学有效的施工组织和细致严格的施工管理。每周召开一次施工监理例会,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都表现出了“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四是全面加强基建技改工程的规范管理。在工程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程序操作,基建工程、公用工程以及物资采购均采用公开招标、议标、比价采购,做到了精打细算节约资金同时又保证了公开公平公正,杜绝了暗箱操作。检审部门积极参与,大的项目由检审科负责招投标工作,小的项目派员负责把关,为基建技改项目的实施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