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云机,北有沈一”,这曾是中国机床行业流传已久的一段佳话。如今,这段佳话从2004年12月30日将再续新篇:这一天,沈阳机床集团与云南CY集团(即原云南机床厂)在昆明举行了战略重组签字仪式,沈阳机床(集团)昆明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在并购德国希斯公司后的两个月时间内,随着沈阳机床集团与云南CY集团重组签字仪式的落幕,沈阳机床集团完成了2004年战略扩张的“收关”之作--中国机床行业首次跨地区战略重组。
先进理念创出运营指标新高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这是沈阳机床集团的一句管理口号,如今出现在位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云南CY集团新厂区。在新厂区的装配车间,我们看到一派繁忙景象。车间过道两旁等着装配的车床摆得满满当当,一位CY集团员工谈到,12月份CY集团机床产量将突破500台,比企业月产历史最高纪录还要多出140台。而在几个月前,装配车间却冷清到无产品可装,产量几乎为零。2004年6月,沈阳机床集团与云南CY集团签订了《战略重组框架协议书》;2004年7月,沈阳机床集团正式托管云南CY集团;2004年9月,云南CY集团从濒临停产状态下启动生产经营,当月出产机床180台;10月份突破历史纪录达到400台。CY集团生产启动的成功,为南北两家机床集团的战略重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重组后,云南CY集团作为沈阳机床集团的西南基地,与东北遥相呼应。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陈惠仁认为,重组的目的就是实现两大集群的优势互补,这必将对中国机床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机床行业的战略格局将为之改变。中国机床工具协会副总干事长王黎明认为,沈阳机床重组云南CY集团,首开中国机床行业跨地区战略重组的先河,其意义在于国内机床企业由竞争对手走向强强联合,成为合作伙伴,对中国机床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原云南省机械厅厅长杨树蔚认为,这次重组,体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西部大开发的有机结合,为云南发展机械工业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云南CY集团的前身是始建于1961年的云南机床厂。该厂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车床制造厂,曾连续五年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这样一个有实力的企业为什么会在国内机床市场最火的时候徘徊不前?原因固然很多,但观念的落后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原因。当沈阳机床为CY集团注入先进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转化为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激发出员工压抑已久的活力时,企业就会创造出新的业绩。 这是文化的力量。 两大机床集团战略重组的成功实践证明,那些有助于激励员工主动性、积极性和协调员工行为方式的企业文化,在市场经济环境变化时,能促进企业经营战略和行为方式的变革,从而推动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增长。
重组背景与国际化布局
2004年10月29日,沈阳机床集团全资并购了拥有140多年制造历史、产品享誉全球的德国希斯公司,此举标志着沈阳机床集团开始迈出了跨国经营的第一步。紧接着迈出的第二步--重组云南CY集团,使沈阳机床集团的战略扩张整体构架更为清晰。虽然,一个在国外,一个在国内,但是,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国际化发展战略。
在沈阳机床集团与云南CY集团战略重组签字仪式上,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陈惠仁在接受云南当地媒体采访时坦率承认,沈阳机床看重的是CY集团的出口优势,这对沈阳机床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是个非常重要的补充。沈阳机床追求的不仅是国内机床市场的最大份额,同时还必须扩大在国际市场的份额。陈惠仁认为,企业增长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内涵式增长;另一种是外延式扩张。从2000年开始的五年时间内,企业已经走了一条成功的内涵式增长道路。但是,企业只靠一种增长方式是不够的,在练好企业内功后,必须把两种方式组合起来,才能产生增长的“加速度”。
2004年初,沈阳机床集团就确立了三个战略转变的发展思路,即由内涵式增长向内涵与外延增长并重转变;由本土经营向本土与跨国经营并重转变;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资本经营转变。如今,这三个战略转变都已成为事实。作为中国机床行业的领头羊,沈阳机床集团的发展战略代表了中国机床工业的未来走势。它以自己的“版本”向世界宣布:中国机床已经从跟踪模仿国外先进技术向自主研发迈进,向世界知名品牌迈进。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并购希斯与重组云机不过是沈阳机床集团在国际化坐标上的两个“原点”,在沈阳机床集团未来发展的版图上,创建百亿集团,进入世界机床五强才是它所追求的目标。 重组云南CY集团为沈阳机床集团的2004年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同时也为2005年开篇落下精彩的一笔。2005年,新云南CY集团将实现销售收入3个亿;而到2008年,这个数字将增长至9.8亿元。这将是CY集团同时也必将是沈阳机床的“巅峰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