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国内空白 启动产业化进程
1994年,浙大中控开发出了国内第一台电子式无纸记录仪,填补了国内该类产品的空白。当时,国内记录仪生产和应用还停留于传统的机械式记录仪水平,整个国内自动化仪表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中控仪表的无纸记录仪诞生,宣告了国产自动化仪表产业化进程开始加速。
与传统机械式记录仪相比,无纸记录仪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生产装置运行的准确性。由于无纸、无笔而减少了日常维护工作,并因取消了复杂的机械部件使机械磨损降为零,从而减少了服务费用。无纸记录仪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石化、石油、化工、制药、造纸、印染、酿造、科教等行业。
中控仪表自推出无纸记录仪后始终引领着无纸记录仪时代发展的步伐,一直占据着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相继拓展了东南亚和北美洲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目前其无纸记录仪的累计销量已超过2万台,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达1亿元。
对于产业化而言,单个企业和产品的成功不但能为行业树立榜样和信心,而且可以使技术得到推广,能培养一批实用人才,更重要的是培育了市场。自中控推出无纸记录仪至今,国内已成长起数量众多的记录仪生产厂家,为日益广阔的市场贡献了大量先进的无纸记录仪。
顺应发展趋势 促进仪表智能化
现场总线已成为
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它改变了传统控制系统的结构,形成了新型的网络集成式全分布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逐步推广和普及,对下层的测量和变送仪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总线型仪表除了完成基本的测量功能外,还应该具有双向通信能力,能够通过上位机对其进行组态和在线诊断,为了实现全分散的控制系统,即把基本控制功能下放到现场,总线仪表还应具备基本的控制功能。
1997年浙大中控推出国内第一块HART协议圆卡,为智能变送器的发展提供了开发的基础,再次填补国内空白。HART协议圆卡用于完成现场总线信号到各种模拟信号的转换,可以与A/D、D/A等接口卡连接组装成现场总线仪表,将各种传统模拟变送器升级为现场总线型变送器,是现场总线智能变送器的核心模块,实现现场设备节点与现场总线之间的通信。
此HART协议圆卡的推出标志着国内仪表厂家开始顺应现场总线的发展趋势,具备了实现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由单一到系列化 产业化雏形显现
检测与控制仪表按功能分为检测仪表、显示仪表、调节(控制)仪表和执行器四大类。显示仪表又分为记录仪表和数显仪表。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仪表产品与国际的一个明显差距是,产品品种短缺、系列不全。十年来,中控仪表相继推出了JL系列、R系列、C系列和F系列等多功能智能仪表,能提供自底层到上层、从现场到控制室的MultiF多功能智能仪表、SupField现场仪表、Anapro智能分析仪器三大类、十四个系列、上千种规格的自动化仪表产品。中控仪表正在朝着系列化方向发展。
浙大中控开发出的MultiF系列多功能智能仪表,在增强了仪表的功能和附加值的同时,扩大了智能仪表的应用领域。MultiF系列多功能智能仪表不仅在流程工业中大展拳脚,还在制造业自动化中发挥出了巨大的效益。同时,浙大中控还积极与国内外自动化仪表研究机构和厂商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相继设计、开发出了SupField系列现场仪表和Anapro系列分析仪器并进行推广,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提高企业的自动化装备水平、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做出了贡献。
目前,中控仪表已成长为国内产量最大、系列最全、功能最多的多功能智能仪表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
以技术为先导 引领产业发展
自动化仪表是工业控制及自动化系统中的信息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十几年来的建设与发展,我国
仪器仪表已经初步形成产品门类品种比较齐全,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开发能力的产业体系,成为亚洲除日本以外第二大仪器仪表生产国。然而,我国仪表产业和国际的差距还比较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基础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导致了关键技术需要依靠进口,持续发展能力欠缺。
中控仪表是浙江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一个重要成员,依托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浙江大学先进控制研究所,充分发挥浙江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并以自身雄厚的科研实力、广泛的科技交流和超前的科技产业意识,迈上了一条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用优良技术和产品推动整个产业发展的道路,有望在带动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提高我国自动化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方面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