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机器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制造业中诞生的工业机器人是继动力机、计算机之后而出现的全面延伸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新一代生产工具。机器人的应用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纵观目前经济发展现状,我国机器人市场增长异常迅猛;从销售量上更是充分说明了这个不争的事实。在中国市场上占有35%市场份额的ABB公司2004年在中国卖出了600台机器人。而该公司在过去9年中一共才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了2000台机器人。专家预测,中国机器人2005年拥有量将增至7600台,到2010年拥有量将达到17300台,到2015年,市场容量将达十几万台(套)。据悉,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及电机、电子等行业的企业是中国今后对机器人需求最大的部门,其中所需机器人的品种以点焊、弧焊、喷漆、装配、搬运、冲压等为主。
[img]200412278523018310.jpg[/img]
机器人涂胶
[img]200412278524113059.jpg[/img]
高压水切割
近年来我国的机器人自动化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我国目前从事机器人研发和应用工程的单位相对较少,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长期大量依靠从国外引进。
在应用规模上,我国已安装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约占全球已安装台数的0.4%。产生以上差距,有关专家认为主要是我国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一客户,一次重新设计”,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较多,而且质量、可靠性不稳定。
2004年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于11月1-4日举行,会后分析报告数据表明,与会的专业观众只占43%,非专业观众占57%;而90.3%的专业观众为了了解、收集产品信息,其余的大多没有填写具体参观目的;专业观众中只有21%的工业制造业人员,其余主要以科研单位为主,国内参展单位展出的多是面向教育应用和处于实验开发中的机器人,且产品略显不成熟。这充分表明我国机器人产业还停留在纯技术层面,离市场化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国外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并已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年市场容量约为1000亿美元。我国有关部门及企业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借鉴国外推动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日本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政府在经济上采取了积极的扶植政策,鼓励发展和推广应用机器人,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家从事机器人产业的积极性。尤其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一系列经济优惠政策,如由政府银行提供优惠的低息资金,鼓励集资成立“机器人长期租赁公司”,公司出资购入机器人后长期租给用户,使用者每月只需付较低廉的租金,大大减轻了企业购入机器人所需的资金负担;政府把由计算机控制的示教再现型机器人作为特别折扣优待产品,企业除享受新设备通常的40%折扣优待外,还可再享受 13%的价格补贴。另一方面,国家出资对小企业进行应用机器人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指导等等。
这一系列扶植政策,使日本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起来,经过短短的十几年,到80年代中期,已一跃而为“机器人王国”,其机器人的产量和安装的台数在国际上跃居首位,机器人也在解决劳动力不足、提高生产率、改进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我国机器人产业要快速发展,就不能只靠几个爱好者的激情和科研单位的单方努力,机器人就不能只作为展览会上的表演者。研制单位必须和需求紧密结合,让机器人走进工厂和家庭,实现真正的产业化。把发展中国机器人产业纳入政府重要产业政策中,引导和扶持企业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加速机器人产业化进程。